8月8日《湛江晚报》报道了坡头区开展“拒绝沉迷网络,健康快乐成长”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少年儿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健康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
漫长的暑假,酷热的天气,众多家长最担心的事就是假日里孩子呆在家里,玩手机、电脑上瘾,被手机捆绑的孩子,沉迷于游戏中的孩子,成了大人们的一块心病,人们呼吁假期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示范引导。坡头区举行的活动,就是积极主动应对网络挑战,加强对孩子们的网络保护,这是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具体体现。
每个人都希望网络环境清朗洁净,能予人滋养和力量,能使人进取向上,对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一些孩子甚至还没学会认字,就先学会了上网。
网络历来是把双刃剑,在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平台上,恶意编造网络黑话、低俗流行语,向孩子们传播不良价值观;网上频频出现的巨额打赏主播,伪装成各种面目出现的视觉暴力,将校园霸凌行为娱乐化;还有网络诈骗、散播不良动画动漫作品、格调低下的微视频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加强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为孩子们成长保驾护航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暑假是孩子们调整身心、提升自我的有利时机,同时也是网络安全问题高发期。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父母责任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玩手机和电脑上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如果父母一天到晚盯着手机,难以要求孩子能有节制地上网。父母在假期要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阅读聊天、沟通谈心,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学会理性上网。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会比直接断网、没收手机等生硬的干预方式更加有效。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安全、健康使用互联网,需要社会更多务实有效的行动,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要加强对已经批准上线运营游戏的内容监管,对有问题的产品坚决下架。要坚决抵制和清除涉黄涉赌涉暴、传播错误价值导向等网络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网络对孩子们的欺凌,网络服务部门应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对违法服务者实施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有关企业在商业利益面前,不能任意而为,一定要强化关爱孩子、保护孩子意识,守住安全文明的网络底线。
举全社会之力,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防火墙”,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守护社会和谐安宁,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