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赤坎区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公布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酥皮月饼制作技艺、竹编制作技艺被列为赤坎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酥皮莲蓉月饼属广式月饼,历史悠久。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州太如楼陈师傅受到莲子糖水的启发,用莲子制作月饼馅料,清香可口,大受顾客欢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美顺、杏园、五羊饼干铺在赤坎开业,后莲蓉馅料传入广州湾。1939年,南华大酒店开始制作莲蓉、豆沙、五仁月饼,新潮饼干、月饼与传统粿、糕籺一并涌现街头。银海酒店总厨丘卫国师承张暖(其父张本是广州太如楼月饼点心手艺师傅),是酥皮莲蓉月饼奠基人。目前第四代传承人吴伟雄得张暖和丘卫国悉心栽培,经他多年研究,创出用半只咸蛋黄的50克蛋黄莲蓉月饼,用酥皮替代传统油皮,低脂低油低糖,将植物自然香甜与咸香油润海鸭蛋黄完美结合,口感软糯酥香。酥皮莲蓉月饼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这种传承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制作技艺,还在创新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使月饼的口味更加多样化。
竹编技艺是竹编工艺中较为复杂的技艺,以花篮为例,根据工艺流程,制作花篮用料要经过选择竹料,砍竹去兜、去梢、锯段、去节、刮青、破竹开齿,竹齿表皮曝晒,破齿取条3—4毫米,去厚竹黄取篾片、开水煮篾、刮篾光滑、染篾、图文设计、擦漆护篮、护角、安装篮带等十几道工序。特别是图文设计要精准计算每个字占用的空间,把编在花篮上的文字均匀排列在篮身四周。竹编技艺传承人朱恒蕃从事竹编工艺数十年,继承了家族传统制作工艺,他设计制作的花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