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下网收获罗氏沼虾。
6月15日早上,在吴川市浅水镇李上旺岭村的“稻虾共作”种养基地,工人们在稻田里奋力拉网,网内的罗氏沼虾活蹦乱跳。“稻田中除了种水稻外,还能养虾,可以说是一田双收,效果还不错。”种养基地负责人郭上春说。
近年来,浅水镇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农业产业发展,让“沉睡”资源“活”起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浅水镇引进吴川市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稻虾共作”高效种养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实现稳粮增收、粮渔双赢的新局面。
郭上春谈“稻虾共作”。
稻田中养殖的罗氏沼虾。
撂荒耕地实现一田双收
站在“稻虾共作”种养基地的田埂上,郭上春说,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虾共作”的新模式下,养殖的罗氏沼虾由于品质好、卖相佳,收购价格也将大幅度提升,一年可养两回虾,种两回稻谷,预计一造中虾亩产量为300斤至500斤、水稻亩产量为800斤。目前,罗氏沼虾的市场收购价达到了每斤35元至50元。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养殖和种植相互促进,增加水稻的综合效益。吴川市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资300万元,盘活李上旺岭村撂荒土地约270亩,作为试验田并投产。至2028年前,该公司将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浅水镇范围内发展种养面积达800亩至1000亩。
郭上春说,目前种植的巨型水稻个高体大茎粗,抗倒抗旱抗洪能力强,产量高、米质优,“水稻目前长势良好,预估7月底就可以收割,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共赢。”
“稻虾共作”助力乡村振兴
郭上春说,“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的种养综合模式,能够为土地提供充足肥力,使得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化肥农药,实现水稻和虾的共生共养。
“稻虾共作”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土地使用及罗氏沼虾养殖合作协议书,并提供优质虾苗和无公害养殖技术以及稻田耕作管理方法,不仅解决农户农闲时期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乘着广东省推进预制菜产业的东风,郭上春计划建设罗氏虾预制菜基地,打造本地品牌,建设“罗虾小镇”,为吴川市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稻虾共作’模式让昔日的撂荒耕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实现了稳粮增收、粮渔共赢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浅水镇副镇长柯洪说,“稻虾共作”新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和高效化,还促进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