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村百年古树。
微风轻拂,绿影婆娑,吴川市覃巴镇罗村内,一株株古树名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访此地,发现海红豆、山蒲桃、雀榕等古树名木蔚然成林,其中树龄最大的超过160年,它们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更成为了激活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绿色瑰宝。如今,村里组织成立了护树队,多措并举,悉心保护这些百年古树,留住绿美乡愁记忆。
树龄160年以上的海红豆。
漫步于罗村,古树群落郁郁葱葱,树冠层叠交映,阳光穿林而过,洒下点点光斑,随风摇动的枝叶更添几份生机勃勃。这些古树名木有海红豆、山蒲桃、红鳞蒲桃、雀榕等品种,树身均已挂上独属的“身份证”,标牌上注明古树编号、科属、树龄及古树介绍等,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深入了解古树信息,比如树龄最大的海红豆,标牌详细介绍树龄“160年”,科属“豆科海红豆属”,以及“落叶乔木,种子鲜红色,可作园景树,根、叶可入药……”等内容。
村中长辈谈及这些古树,眼神中满是敬畏和深情。它们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成为乡愁情感的寄托。“这树在我小时候就这么粗,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如此。”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回忆道,夏日里,古树荫下总是村民们乘凉休憩的好去处,它们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乡愁的具象化象征。
罗村村民小组长陈志兴介绍,村中珍藏着国家三级古树4株,包括160年的海红豆、130年的山蒲桃、110年的红鳞蒲桃及100年的雀榕,另有约20株数十年树龄的老树。这些古木不仅是自然与生态的瑰宝,更蕴含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为加强保护,罗村自发成立了一支由村干部带领的护树队,他们负责监控古树安全,定期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规划建造古树公园,多措并举守护着这些珍贵的绿色遗产。“前两年天气高温干旱,海红豆、山蒲桃落了不少叶子,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定期浇水灌溉,如今看到古树重焕生机,心中充满欣慰。”陈志兴指着枝头新绿说道。
“护树队”队长陈志兴早年曾在深圳从事苗木生意,对树木的管护有一定经验。他介绍,在对树木进行“体检”时,他习惯按照“远看+近看”的方法评估古树健康状况。从远处观察的是树木整体生长态势,包括树冠、树叶生长状况;在近处观察的是树木有无枯枝、病虫害,以及根系有无受损、土壤有无积水。他认为,树木有着独特的身体语言,通过细致观察,护树队能及时应对各种情况,有效保护古树。
吴川本土文史研究者梁杰指出,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自然与文化财富、是自然变迁与地方发展的活化石。它们以独特的生命形态、坚强柔韧的品性与当地相生相伴,守望着“绿色环境”的根脉。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不仅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梁杰建议罗村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古树名木成为传承绿色乡愁、推动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
“古树是罗村的‘活历史’,保护它们即是保护绿色的文化遗产,延续乡愁记忆。”陈志兴表示,今后,罗村要继续强化古树保护,将保护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古树公园和古树乡村建设,借助古树名木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还计划引进更多的旅游项目和创新旅游产品,通过打造乡村农文旅项目带动旅游,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