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徐闻县
藏着这么一个
由江南世家南迁创建
历史跨越宋、明、清三朝的古村
该村历史上有百人以上入朝为官
宗祠曾获康有为题字
它便是徐闻四大古村之一
——那练村
英豪辈出饮誉三雷
那练村始建于南宋光宗绍熙初年,迄今近九百年,是由举人骆福源始创,骆福源为江南浙江省金华府义乌县人,曾出仕福建泉州,退居嘉禾里,于宋绍熙年间复出任徐闻教访,成为中原文化南下传播的先驱者之一。
那练村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至今
皆为单一族人(骆氏)居住
村民一代传宗一代,外姓没有迁入
历史久远、族属单一
这在整个华南地区都实属罕见
江南骆氏自建村以来,英豪人才辈出,为中原文化南下,促进当地文化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曾创造徐闻县教育领域内的多个第一。
骆大星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授课。图源网络
到了民国初期,骆家仍然不改书香门第之风,相继诞生了徐闻第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生、第一个中山大学毕业生、第一个西南联大毕业生,也诞生了曾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研究的专家骆大星,为国家原子能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如今,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仍有多位那练人活跃于学术、教育、科学、文学等领域传承自宋朝起传扬至今的书香之风古迹述说光阴故事
走进那练村
整个村落如一座露天博物馆
展示着古村800多年的历史底蕴
也既展露着古村八百年历史底蕴
也显露着那练村江南文人的书香基因
在文化广场内
一座那练骆氏文物馆赫然在目
随着铁门缓缓推开
古村千年传承的秘密
也走进我们的视野——
据当地村民介绍
随着时代变迁
村内多数古建筑已经消失
为保护村里分布诸多的
自宋朝传下来的古迹文物
那练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史馆
将仅存不多的文物
搬运到馆中
记录村里的文化历史
村民说
那练村传承千百年,人才辈出,现如今有多个古墓碑在外流离失所,这些古碑记载了骆氏家族的丰功伟绩,我们村里人见到了便买了回来,保存在文物馆内。此外
村中还散落着不少古迹遗址
↓↓↓
宋代古井
那练村内现存有一口古井
自宋代徐闻县教谕骆福源
卜居那练时己开凿
自建起后供全村饮用了800多年
如今经修缮维修后保存完好
成为记录宋朝至今人民生活的珍贵文物
原立于井口旁的石洗池历经多年风化严重
但仍能看到石壁上的刻文
“泉州嘉禾里弟子石宗施,
宣和七年乙巳岁季夏口详题。”
外翰第
村内现存有清代“外翰第”一座
意指有地位的文翰人家的外衙
表明家世显赫
或藉以弘扬祖德,启裕后人
外翰第墙面仍保留着百年前的砖材和壁画
画中花鸟虫鱼隐约可见,栩栩如生
那练骆氏登科坊
在徐闻县城旧县署西边
曾立有那练骆氏登科牌坊
横跨于西城门至城内古石板大道之上
与贵生书院相毗邻
据查考,登科坊是明王朝为那练村人骆效忠登科出仕,任广西郁林知州,为官清廉,如一帘秋月,明崇祯皇帝特授建“登科坊”纪念,以表彰其功业。
坊前立碑刻文曰:“文武官员,到此下马”。骆崇璧公古宅
骆氏宗祠
明万历年间
那练骆氏家族曾在旧徐闻县城中
建立骆氏宗祠
据悉
宗祠大门顶端的灰匾额上
原有康有为的亲笔题书
该牌匾如今已被破坏
只能从过往开云(中国)中进行考证
当前
湛江市正大力推进古村落保护项目
倡导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
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
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助力乡村振兴
希望未来
有更多像那练村一样的古村落
可以被发现、并得到切实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