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第九届粤西非遗暨年例文化节在吴川鼎龙湾举行,被喻为“隐蔽的东方艺术”的吴川飘色隆重登场,成为文化节巡游的重头戏。
吴川飘色晚清时从广州番禺传入吴川地区,是一门集戏剧、音乐、美术、魔术、杂技及力学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以高、精、险、奇、巧而闻名于世,2008年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金奖,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川飘色造型独特,艺术形式多样,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活动的小舞台,飘色人物称为“色仔”,年龄一般为6-12岁,每个“色仔”依靠一根隐蔽的“色梗”支撑;在柜台上或坐或立的称为“屏”,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称为“飘”。飘色内容一般以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为多,人物造型以戏妆为主,也彰显了吴川“粤剧之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吴川是民间艺术之乡,民间多能人工匠,经过多年的发展,飘色由过去的一“屏”一“飘”发展到现在的一“屏”多“飘”,甚至多“屏”多“飘”。
年例文化节当天,梅岭飘色队伍带来了9板飘色, 有一屏一飘的“财神到”;色仔托着金元宝,金元宝上“站”着抱着金元宝的财神爷;还有那板飘色上会吞云吐雾的“神龙”,也引来观众的好奇和围观。
据了解,年例期间,吴川飘色亮相多个地方的民俗巡游,每一次出现,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彰显了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氛围,受到观众的喜爱。
湛江云媒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