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好友若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在湛江工作过,是当年湛江大开发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此番她故地重游,在市区盘桓数天,为湛江二三十年的变化而惊喜和感慨。我执意邀她到中国大陆最南端,到徐闻的角尾走走。毕竟,她在湛江工作时,湛徐高速还没有开通,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旅游品牌还没打响,灯楼角还养在深闺无人识呢。我跟她说,只有踩过了灯楼角的合水线,才算全面地领略湛江之变。
于是,在初冬的周六,我们南下灯楼角,师妹延红夫妻陪同前往。
到达灯楼角的时间,是下午的四点钟。尽管已预计了游人会多,但看到偌大的广场密密麻麻地停满了车,我心里还是很震撼,继而为之兴奋:咱们的灯楼角,可是高人气景区了!我绕着广场走了一圈,看到了多个省份的车牌,其中近十辆挂着东北牌的房车,停在广场边阴凉的树底下。有的房车旁支着防晒篷,篷下的小桌子,围坐着悠闲喝茶、眼睛看向不远处宽阔海面的房客。我猜他们一定会在这里过夜的,他们从北往南,来到了大陆的最南端,来到了灯楼角这个有着如此特殊地理意义的地方,不驻扎下来,岂不辜负他们的房车之旅?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们想必会惬意地迎着清凉的海风,在银白的沙滩上慢慢散步,倾听海浪轻轻地起落,仰看漆黑的夜空中繁星闪烁吧?如此一想,我自己都心醉了。
我带着若然去看前后并排矗立在海边的三代灯楼角灯塔,告诉她灯楼角的名字正源于此地建有灯塔(旧时亦称灯楼),陪她认认真真地看灯塔的介绍。原来,最早的灯塔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法国商人建造,如今灯塔已毁,仅剩附属洋房的拱形石柱。排在最前面,最靠近海的灰白色灯塔是第二代灯塔,修建于1980年,是一座高16米的圆筒形灯塔,塔身虽保存完好,但已废置不用。如今,每天给过往船只指引航向的是1994年建造的第三代灯塔,一座十层36米高的六角棱形灯塔,高高大大地坐落在前两代灯塔之后,塔身上写着“中国大陆最南端”七个大字,已被视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标志。若然高兴地说,这回可是到了中国的“南极”了。
灯塔对面的海域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相交的地方。我指着沙滩后面那条长长尖尖的沙洲,跟若然说,那就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的合水线。现在正值大海退潮,合水线露出海面了,就如同一条通向大海的飘带般,把琼州海峡与北部湾一左一右分隔开。如果涨潮的话,那琼州海峡的浪和北部湾的浪,会在沙洲上轻轻地拥抱接吻,开心地碰撞起细长的浪花带,把沙洲淹没。我们正欲走向海边,突然路旁一幅醒目的“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的合水线”蓝色宣传画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合水线有一个神奇的刻度,北纬20°13′14″,代表着“爱你一生一世”。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刻度,我怎么不知道?灯楼角可是来过多次的呀!看看延红夫妻,他们也是一脸的惊讶。看来,一直以来,我们都忽视了它的存在啊。如今既知,又岂能再次错过?我们雀跃起来,冲过沙滩,兴高彩烈去找北纬20°13′14″。
我举着手机,打开指南针,小心翼翼地在合水线上边走边搜索,在快走到海水中的时候,手机屏幕上终于出现了北纬20°13′14″的字样,于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和身旁众多游人一样“啊,找到了”的欢呼声。回身一看,若然也正在手机截屏北纬20°13′14″。许多年轻的情侣,在找到他们的“爱你一生一世”的点位后,情意绵绵地各种花式合影,脸上荡漾着甜蜜和幸福。也有一些情侣,把手拢在嘴角,对着大海,“嗨,嗨”地大叫,表达着此刻他们的激动。恩爱的延红夫妻,也一反往日的矜持稳重,不断地变换着姿势比心,让我给他们拍下笑容满面的照片。若然则忙着拍视频,自配解说,把北纬20°13′14″的大海、合水线沙洲、欢乐的人群统统记录下来。
北纬20°13′14″真的让我此次灯楼角之行意外地惊喜。此前,在我心中,灯楼角有三张耀眼的旅游名片:中国大陆最南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交汇的合水线,1950年解放海南岛渡琼作战指挥所所在地。如今,又加了一张名片:这里有一生一世的爱,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生一世的爱。谁不想拥有一生一世的爱?谁不想和自己所爱的人去一个代表着爱的地方?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张新名片,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使灯楼角更具特色、更加浪漫、更令人神往,必将让灯楼角更“火”。
若然说,她已经在朋友圈和公号发布视频了,鼓动朋友们到北纬20°13′14″的灯楼角合水线,体验中国大陆最南端独有的爱和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