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2023年1月1日,湛江市第一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湛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一年来,我市构建长效机制,夯实“文明之基”,弘扬文明新风,厚植“文明之根”,使得文明之风吹遍港城大地,让城市底色更亮丽。
2月14日,市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组织工作人员到霞山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宣传。图为社区干部入户宣传《湛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市民文明手册》。
构建长效机制 夯实“文明之基”
近年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化和升级,《湛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应运而生。这也是我市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对市民文明行为从法律层面进行规范和约束。
《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入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新阶段,为我市更好地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夯实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推进《条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商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条例》的知晓度和支持度,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市文明办、市文明创建办联合团市委、市交警等部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条例宣传,引导群众知晓《条例》、遵守《条例》,宣传颁发《湛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重要意义及相关内容,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遵守《条例》维护《条例》意识。各县(市、区)文明办、市直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组团”宣传,全方位宣传《条例》。
5月26日,湛江市文明办举行2023年湛江市文明礼仪教育引导活动并现场进行直播宣传。
湛江日报社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LED屏幕播放《条例》宣传片、刊登公益广告、撰写评论等方式开展公益宣传。其中湛江日报、湛江晚报开设文明创建进行时、文明创建大家谈、志愿者、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五大行动进行时、和美乡村等栏目,积极撰写宣传报道稿件,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在全市营造“人人宣传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条例》的指引下,我市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深化,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城乡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弘扬文明新风 厚植“文明之根”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景。
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默默坚守岗位的志愿者;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到顺手捡起废纸杂物的路人……文明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每个人崇德向善,用行动引领文明风尚,铸就城市精魂。
今年以来,我市组织湛江市“好人宣讲团”,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雷阳书院,开展了一百多场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分享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先进事迹及背后的感人故事。持续掀起“学习身边榜样”热潮,凝聚榜样力量,催生文明之花在美丽港城中灿烂绽放。
6月2日上午,我市举行2023年“学习雷锋 爱心助考”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图为贴上标识的爱心助考车整装待发。
榜样故事比比皆是,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这些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形成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社会新风,进一步擦亮了“德美湛江”文明创建品牌。
志愿者沿着岸滩周边行走,手持清洁工具,细心捡拾垃圾……近来,霞山、坡头、麻章、廉江、湛江经开区等地开展“百企净滩”志愿行动,共同守护美丽岸线。湛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向全市工业企业单位发出志愿行动倡议,组织开展系列志愿行动,迅速掀起活动热潮。
接下来,我市将不断建立完善志愿行动长效机制,继续广泛发动企业员工,汇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海滩垃圾治理,以“百企净滩”行动扮靓红树林之城“金字招牌”。
今年以来,我市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和纵向覆盖县乡村、横向涵盖党政群团的文明实践网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号召团员青年、社工人员、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来。
2023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围绕服务中心大局,开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项目2000余次;围绕满足群众需求,开展文艺服务、医疗健身等志愿服务项目1100余次;围绕提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开展应急救援、培训等志愿服务项目450余次,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文明程度。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000007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近7000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逾2699万小时,服务群众超过200万人次。
7月1日,2023年湛江市“新时代学雷锋 榜样力量伴我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万达广场举行。图为志愿者向市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聚力整治“顽疾” 铸造“文明之魂”
满载沙子的货车裸露无遮盖,不时有沙子掉落,不仅弄脏了路面,而且危及其他车辆安全;市民骑公共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中央商务区多路段车辆违停现象严重……这些平时隐藏在城市中“隐秘的角落”的问题,不但带给居民困扰,更带来了安全隐患,如今都被曝光在了“文明创建曝光台”上。
针对“文明创建曝光台”上的问题,我市下大力气解决文明城市建设的突出环境问题,聚焦小区环境的薄弱环节,以“曝光台”的形式着力打通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倒逼相关部门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能更及时接收并作出反应,营造“人人创建,人人监督”的创建氛围,让不文明行为在群众的监督中逐渐消失。
湛江市文明创建智慧管理平台上线运行,为文明创建“数字赋能”。我市用好包联包创、红黑榜通报、“清单化管理、销号制落实”等湛江特色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开展城市品质风貌提升、老旧小区、城中村、农贸(集贸)市场、空中缆线、交通秩序等七大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城市面貌整体提升。
今年,我市开展“万人入户 共话文明平安”入户问卷调查工作,共入户3000余户,听取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全面提升全域创建文明城市水平,我市加强对各县(市、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推动全面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整体创建水平。
11月3日,湛江市2023年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坡头站在坡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图为“广东好人”郑春雨在演讲。
在《条例》的指引下,全市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重点开展五大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实践点位串珠成链,打造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传递文明新风,让人喜闻乐见,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烟火气中讲文明,餐饮桌上见诚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理性消费观念越发深入人心;出游不乱丢乱吐、不乱涂乱画、不破坏文物古迹,文明旅游蔚然成风;大街小巷更加整洁漂亮……一系列变化悄然发生,塑城市之美,铸文明之魂。
有喜事来种树,共树文明新风。近来,一种新风尚在湛江悄然流行,每逢结婚、生育、乔迁、生日、升学、开业等喜事,人们都会来到各地的植树造林点种树,将喜事简办、喜事新办,以“添绿贺喜”的形式来庆祝、纪念喜事。
连日来,湛江各县(市、区)先后发出倡议书,呼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参与“有喜事来种树”行动,通过种植成长树、长寿树、成才树、健康树、幸福树等作为纪念,让爱和祝福随着时间郁郁葱葱。用这种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尚,深入建设“绿美湛江”。绿色健康文明新风,劲吹港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