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小公园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干净整洁的村道延伸到家家户户,枝繁叶茂的发财树伫立村道两侧,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整洁温馨,“克须欢迎您”的多彩墙绘引人瞩目,为美丽乡村添“油”加“彩”……漫步遂溪县洋青镇克须村,一幅美丽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不少人慕名而来,“打卡”美丽的克须村。
近年来,湛江市乡村振兴驻洋青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洋青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与克须村委会联建共建,通过美化村貌、补齐短板、优化治理、发展三产等举措,积极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加强社会精细化治理,以“党建+文化”引领乡村文旅产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克须村获评“广东省卫生村”“湛江市生态文明村”“湛江市民主法治村(社区)”“湛江市文明村”等称号。
五彩斑斓的彩绘“微景观”。
“微景观”秀出乡村“高颜值”
黑不溜秋的废弃轮胎画上蓝天、白云、漫画,变成了富有个性创意的“轮胎花盆”,切割的半圆轮胎则用链子挂上了墙成了垂吊盆栽;废酒瓶子串在一起,变成了叮当作响的爱心形状“村民心愿墙”;废弃的大水缸配上字画,填上泥土便“长”出了各色各样的花;旧船木刷油上色变成了宣传防护栏;吊起来的传统箩筐成了富有乡土特色的垃圾桶;竹编圆簸箕写上字挂上墙变成了艺术品……废弃品和日常的生产工具在大家的巧思之下“穿上新衣”,马上赋予了“艺术生命”。这样五彩斑斓的彩绘“微景观”为村庄增添了无限绿意和雅趣,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游玩拍照。
克须村吸引了周边众多村民和游客前往游玩“打卡”。
“帮镇扶村工作队来了以后,短短一年多时间,村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精致美丽的小花园,还帮我们建成了10个文化公益项目,包括乡村振兴大讲堂、龙狮广场、廉泉广场、家风家教广场、应急广场、农耕体验广场、农耕乐园、忠孝文化墙、一言九鼎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的大变化仅仅花了20多万元。”克须村党支部书记樊进庭说。
2022年8月,驻洋青镇工作队发动组团帮扶成员单位市烟草专卖局,向广东省烟草局申请了2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克须村的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由湛江市委宣传部牵头帮扶驻洋青镇的工作队长庞国泉,担任该村的“设计师”。
废弃轮胎变身花坛点缀乡村。
小投入,大效果。克须村的农户呈散状居住,连片打造投入成本较大。如何更好地改善居住环境?工作队遍访摸底,深入走访调研,凝聚民智,汇聚民心,与广大村民达成共识,直击环境痛点难点,拿出优化方案。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妆点“微花园”改造庭院,设置“小栅栏”彰显田园,打造“微景观”提升环境。
村民们齐心协力,大力支持。克须村的摩托车维修店捐出了70多个旧轮胎,村民自发帮忙将旧轮胎涂上油漆美化改造;不少村民将自家不用的大小水缸、富有历史感的老旧自行车和牛车都捐了出来,一言九鼎文化墙旁精致的假山小水车也是干群携手自行设计制作出来的;擅长书法的庞国泉在45个竹编簸箕上展笔挥毫,悬挂装点村庄,为乡村注入了文明新风……
精心设计,携手改造。党建引领、廉洁文化、忠孝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被充分融入公益宣传小品、美学场景等建设中,构建起更接地气的乡村党建“同心圆”。
游客在小公园里休闲漫步。
闲地利用,见缝插绿,移步成景。一个个栅栏围起来的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随处可见,新式家庭农场跃然眼前,充满生机。转角处又巧设“口袋”小公园,与几个大广场无缝衔接,“微景”点缀,“村景”变装,将克须村装扮得更加有“颜”,打开了美丽乡村“微境界”。
“以前我家后面是一大片竹林,杂乱不堪,‘三清三拆’后清理了竹林,现在又把这片闲置地变成了家门口的小公园,环境大为改善。”74岁的村民陈秀梅高兴地说。
特色竹篮垃圾桶引人注目。
“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你看,村道旁的这些发财树,不仅能绿化美化村庄,还能挣钱增加村集体收入!”樊进庭说,两年前以一棵树苗0.8元的价格购入,现在便以35元一棵卖出。村集体种植了一万棵,如今卖出了一千棵,还将继续种植,助力克须村的“颜值”“财值”更上一层楼。
克须村紧邻沙古圩,区位优势突出,通过商铺出租村集体每年收入30多万元,大部分耕地流转,接近一半家庭以经商营生,村集体土地的流转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产业振兴不能仅仅依赖传统农业经济,必须盘活村庄资源,坚持农文旅相结合,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优势和价值,来增加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工作队提出利用闲置的集体土地和闲置的18座民居来发展文旅的设想,得到村委会和村民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克须村在村集体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一个面积20亩的集美食、游玩、乡村书吧、特色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文创集市。配套风貌改造和环境整治,提供研学游、团建拓展、电商基地等多项服务项目,村经济合作社按“底金+分利”获得回报,新型经营业主以“文旅开发+文创衍生+特色农产+运营管理+转包转租”等分享利益,实现共赢。同时,结合龙狮文化产业,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村集体收入逐年倍增。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克须村民俗文化馆,在农耕乐园里建设六彩田园,完善相关文旅配套,我们希望农文旅相结合,让克须村颜值高起来,让老百姓钱袋鼓起来。”庞国泉说。
下一步,克须村将继续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盘活民居变民宿、观光旅业一条龙和种植业经济,将自身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前来“打卡”的游客享受休闲时光。
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克须村是遂溪县首个实现“数字乡村”联防联控平台的村庄。走进洋青镇克须村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智慧大屏引人注目,上面显示着全村街道地图、摄像头布控、积分银行排名等可视化内容。
在湛江电信的助力下,克须村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加装30个AI摄像头和10个天翼云播喇叭音柱,实现了全村的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基础功能全覆盖,充分发挥数字化在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导向性作用,实现村民自治和乡村“智”治大融合。目前,在遂溪县应急管理局的支持下,克须村已建成了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科普长廊和应急物资仓库等设施装备,正在全力打造全国应急安全示范社区。
“村委屋后移动光缆过低”“村口垃圾堆放路旁影响村内卫生”……一台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联防联控平台的网格事件动态。“马上去看看什么情况,快速解决。”樊进庭说,有了联防联控平台,克须村的治理提速,从接收信息到处理问题,过去可能需要半天乃至一天时间,如今仅需三个环节、十几分钟,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有温度的数字乡村,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克须村以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为抓手,打造出克须“枫桥式”工作机制——用“数字乡村发展工程”搭建平台、用“‘四有三升一积分’基层治理工作法”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综合治理效能,营造平安克须综合治理新格局。
克须村积极探索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村中建设的积极性,以“小积分”奏响“大合唱”。进入克须村积分制乡村治理平台,美丽庭院、参加活动、学习院地、党员联户、群防群治等功能板块一应俱全。
目前积分位列第一的村民樊华彩,经常对有需要的村民施以援手,积极打扫门前卫生,上传获取积分,已经成为她的每日习惯。“我们在搞好门前卫生的同时,还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不少!”她笑着说。
村民们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由“推着干”到“争着干”,积分制已成为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的动力引擎。
村民在和事亭进行矛盾调解。
“龙眼树下的议事广场”“和事亭”……这些地方,已成为克须村村民休闲娱乐、聊天议事、调处纠纷等丰富多彩活动的好去处。克须村深耕“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模式,依托村党支部25名党员打造克须村综合网格,实现“小网格”谱写“大治理”,迸发出基层治理的磅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