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遂溪岭北镇。
这里,建有岭北工业园区,坐拥366家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这里,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市级文明镇,获评“湛江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大‘金点子’镇街”。
这里是遂溪县岭北镇。“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该镇抢抓“多彩遂溪,百业并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契机,坚持“以园促镇、以镇带园、镇园融合”发展思路,以绣花功夫推动典型镇建设出亮点、见成效。
下一步,岭北镇将紧扣典型镇建设目标任务,安排专人强化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接沟通,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于12月20日前完成编制成果;围绕“1+4+7+9+N”建设总要求,以规划为引领,强化项目储备,依托结对帮扶企业,发动企业、乡贤、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典型镇建设,加快提升镇域发展能级;持续培育特色发展模式,强化招商引资,服务好重点项目早建设早达产,打造“镇园融合、互促共建”发展新格局。
高位推进 规划引领
今年11月27日,在遂溪县“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推进会召开后,岭北镇迅速成立典型镇建设联合党委,下设相关工作专班和综合督导组,细化任务清单,确保责任到人,加快典型镇建设步伐。
用动态眼光审视典型镇建设,遂溪县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坚持每日调度、重点攻坚,推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典型镇建设伟大实践,保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用好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典型镇建设走深走实、抓出成效。
在做好典型镇创建规定动作的同时,遂溪县在资金使用、要素保障、项目运作、党建引领等方面多谋划一些自选动作,拿出超常规的力度、速度,在与其他地方的比拼和较量中敢于突破、实现突围。
遂溪县高位高标启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前期出台实施岭北镇乡镇建设工作等方案基础上,多次主动对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正按“镇级编制、县委审核、市级复核”要求和12月20日前报送编制成果的“任务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典型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围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公厕建设管理、“六乱”治理四大攻坚任务,岭北镇强化硬件投入、优化运作模式。目前,全镇建成74个垃圾池、打造1个日均处理28吨垃圾中转站,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面完成50条自然村管网建设,建成47个污水处理设施终端设施。按需建设公厕14座(镇区1座),实行“一厕一人”专人专管,基本实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
当地抓牢“7个1”样板建设:一是建设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和镇标,美化绿化亮化“秀丽岭北”入口通道,推动1公里入口通道实现硬底化,努力提升入镇“第一印象”。二是建设一条美丽示范主街,完成镇区道路白改黑、道路硬底化、雨污排放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岭北圩沿街商铺统一标识、街道街面风貌提升等工作。三是打造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打造“一主一辅”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四是打造一处美丽圩镇客厅,在镇政府门前人流集中的广场周边打造美丽圩镇“会客厅”。五是打造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完成占地面积约7780平方米的岭北市场升级改造,已于9月初重新投入使用,提供摊档铺面超200个。六是打造一条美丽碧道,整合下洋水库资源,有序进行水体整治、驳岸建设和美丽绿道建设。七是打造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提质升级6平方公里的城里岭森林公园,努力打造集运动休闲、乡风文明、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绿美小公园。
提升镇区服务能级 培育特色发展模式
围绕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超市等9项具体任务,岭北镇重点打造“三圈”,持续提升镇区服务能级——
打造完善服务圈。投入1900万元高规格建设的新中心幼儿园已立项,预计新增学位400个。投入40万元完成岭北中心小学校道修缮提升工程,计划投资120万元的岭北初级中学游泳池启动前期工作。建成卫生院1个、卫生站7个,推广岭北镇中医馆使用。
打造兴旺商业圈。在升级改造岭北市场基础上,建成综合商超1个,投入运营物流服务站点6个,提质迈生电商服务站线上线下营销岭北田薯等特色农产品,依托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打造“南菜北运”“北果南调”基地。
打造便捷的生活圈。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动7个实践站,与金岭广场、螺岗小镇及正在建设的“会客厅”等联袂打造群众休闲娱乐打卡地。
与此同时,岭北镇培育“N”个特色发展模式——
发展特色工业。坚持建园引企大抓项目思路筑牢镇域经济根基,岭北园区形成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4家。2023年岭北工业园获评省级特色产业园,今年以来与10家企业签订意向投资超过18.6亿元,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40亿元。
创新大党委联动发展产业模式。建立毛豆产业链党委,实施“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有力保障毛豆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激发特色乡村“致富潜能”,瞄准调丰古村、岭北知青园、螺岗小镇、笔架岭烈士遗址等特色旅游景点,融合沿线村庄的生态、产业、旅游等优势,打造一条农文旅综合旅游路线。
创新“和事佬”议事机制助力乡村治理模式。以“有事好商量,无事聊家常”为宗旨,打造“和事堂”议事调解场所,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