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50岁的陈石桂骑着摩托车来到距离村委会办公室不远的种植基地,与合作伙伴“老唐家”创始人唐铭凯洽谈十九香丝苗米的购销事宜。这些天他心情不错,除了刚获得湛江市人社局颁发的“乡村工匠”专业职称,自己亲手种植的新品种丝苗米也将迎来大丰收。
他是雷州市唐家镇土亩村人,高中毕业后到部队当兵,退伍后他曾在东莞做生意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春节回家时,陈石桂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惊喜。唐家镇地处雷州半岛中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是粤西“粮仓”的腹地。但他观察到,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耕地出现了不少撂荒,看到农田里长满的不是粮食而是杂草,他产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陈石桂在田头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受访者提供
经过考虑,他下决心回到村里,将撂荒地流转回来种起来。陈石桂刚回来时,水稻种得并不顺利,没有技术,全凭自己摸索的传统经验,但成本高、产量低,遇到病虫害发生,再加上粮食收购价格不高,头几年,几乎是连年亏损,这让他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皮肤晒黑了,钱袋子却没鼓起来,身边亲人都劝他放弃,但在部队里练就的不服输的劲头使他继续下定决心在家乡干下去。
车到山前必有路。2021年,广州与湛江结对开展新一轮帮扶工作,来自广州5家帮扶单位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唐家镇,陈石桂欣喜地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新农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他经常跟帮扶干部在一起探讨产业振兴想法,在广州派驻唐家镇帮扶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引入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广东凯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他开展合作,手把手指导如何良种选购、土地改良、病虫识别与防控、水肥管理等粮食生长等每个环节的知识,就这样,他渐渐也成了村里村外知名“田间医生”。
“现在有各方帮扶力量的助力,我种的50亩丝苗米还没收割就被广州酒家集团订购一空,真正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衔接。”陈石桂开心地说。返乡创业这些年,陈石桂不断向着实现“稻田梦”奋进,未来,他决心在乡村大地上继续发力,计划在土亩村打造稻米托管服务中心,为周边村民提供全方位的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