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剖析镇江样本,我们可以看到乡村风气的改造、文明基因的培育,既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又要直面挑战主动作为,以慢火细工做耐心的教育疏导工作。通过激活基层共建共治“细胞”,因地制宜、标本兼治,以依法依规建立村规民约自我治理为主,引导农村移风易俗的嬗变,催生乡村新风俗的内生文明养成。
就以开展“有喜事来种树”活动为例,镇江镇并没有采取行政措施硬性规定,而是由党员和干部带头做说服动员工作。一名乡贤老板原打算大操大办喜事,请干部热闹一番,但驻村干部婉言谢绝,之后带他一块去种树,边劳动边谈心。结果这名老板想通了:“摆酒热闹一阵子,种树得益几代人。”于是欣然捐资10万元购买树苗,营建村民休闲公园。
由此可见,净化农村风俗、培育文明乡风要在善于疏导、上下功夫中用力气,锲而不舍成风化人,逐步引导形成弘扬新风气的行为自觉。有的人认为,沿袭多年的乡村习俗难以改变,其实民俗值得珍惜,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一些源于农耕时代的习俗,在社会发展中被赋予新时代内涵,这是不可违逆的历史潮流。
镇江以党员、干部示范行为引导村民,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务实可行的乡村治理创新路子,让村民在共建共治、移风易俗中分享发展成果,感受文明温度,营造温馨家园。这是镇江样本予以人们的可贵启示,更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