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廉江市横山镇通过生态种养、稻渔共生,实现“一田多收”,将撂荒地变为聚宝盆,走好走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廉江市横山镇的“稻渔共生”综合种养基地,只见正处于抽穗灌浆期的水稻一望无际,青里泛黄,登上瞭望塔,一幅幅利用卫星定位“种”出来的稻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稻田里,蛙鸣、鸭叫,共同奏响了美妙的丰收“交响乐”。广东稻乡生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彭秋养表示,该公司主要以三个模式进行综合种养,第一个是水稻和黑斑蛙,第二个是水稻和中华圆田螺,第三个是水稻和麻鸭。目前,晚造快接近开镰收割,预期亩产平均800到1000斤。彭秋养表示,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肯定比传统单纯水稻种植的效益要高。
生态种养,稻渔共生,兼顾了粮食安全和农业效益。除了一年两造生态水稻深受消费者欢迎,黑斑蛙、麻鸭、中华圆田螺凭借绿色生态的优点,在市场上也供不应求,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从单一种水稻每造亩产值只有800—900元,到稻渔共生每造亩产值提高到两三千元,数字相当有吸引力。彭秋养表示,该公司计划以位于横山镇的这个“稻渔共生”综合种养项目为中心,将模式向廉江其他镇复制推广,帮助更多群众能够实现一田多收,一水两用。
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稻渔共生的生产模式,气势磅礴的田园风光,明显提升了廉江市横山镇的乡村旅游热度,不少游客特意驱车前来打卡游玩。有游客表示,他们是从赤坎过来这儿游玩的,觉得很震撼,稻花香沁人肺腑,鸭子在田里畅游,好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