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渡口、摆渡村民、巡查红树林、开船上岛拾捡垃圾……在廉江市良垌河畔,村民总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廉江市良垌镇渡头村党支部书记劳建伟,也是该村渡口的摆渡人,亦是廉江市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内唯一的护林员。
为保护当地的红树林和水域生态,良垌河至今没有在渡头村和湍流村中间修桥,劳建伟家六代摆渡人从竹排船撑到了玻璃钢船,外出就医、儿童上学全靠摆渡,还兼职巡护红树林,一尾渡船撑起红树林保护区的相依路,守护“海安卫士”,与“海上森林”共居,齐力打造绿美家园。
劳建伟在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巡护。
一人一舟一渡口六代坚守
7月25日,记者一行来到渡头村渡口,火辣辣的热风扑面而来,一艘名为“湍流渡088”的玻璃钢船停靠在岸边。午后的良垌河面,碧波荡漾,候鸟盘旋,渡口对岸就是湍流村。
据介绍,这里是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红树林面积88.2公顷,主要分布于鸡笼山岛,该岛是廉江市唯一的海岛,有遂溪河、良田水、良垌河3条主要河流汇入,水流环绕岛四周,为重要的咸淡水交汇区域,是红树林及其他生物的理想生活、繁衍场所。
蜿蜒的良垌河隔开了渡头村和湍流村,为了保护红树林和水域生态,两个村子中间至今没有修桥,大多数村民出行只能靠摆渡。然而,摆渡工作并非是件容易的差事,村里没有多少人愿意接手。一旦停摆,就意味着村民外出就医、学生上学需要绕道27公里外,交通极为不便。
劳建伟在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巡护。
“能让渡口两岸村民的出行方便就是最大的寄托。”劳建伟正忙着整理船上救生衣,他一边用手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说,2013年,在外地做生意的劳建伟回村当选村干部,在他成为摆渡人之前,上一任摆渡人因故退下,过往两地的渡船曾停摆了一段时间。出生于摆渡人世家的劳建伟不忍心看到两地的学生每天绕道这么远求学,便主动承担起了摆渡任务,正式成为渡头村第六代摆渡人。
小小渡口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也留下了劳建伟一家六代人的岁月痕迹。劳建伟家六代摆渡人分别为劳建伟、劳亚全、劳华胜、劳水兴、劳秋轮、劳全民。据介绍,他们家最早期的劳全民、劳秋轮渡河的工具只有简单的竹排船,仅靠人力和一只竹竿,保障了两岸村民的出行。
慢慢随着科技的进步,才逐渐升级到木板船、铁船到现在劳建伟所使用的机船。撑船的工作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是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家六代摆渡人都在默默坚守。
“过去高峰期,一天有近300余人过河,现在每天仍有几十人过河。”劳建伟笑着说,他家几代人一直坚守这个渡口,摆渡的船换了一艘又一艘,历经一代又一代摆渡人,对渡口有着很深的感情。“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鸡笼山四周茂密的红树林。
一尾渡船撑起红树林的相依路
每到上学日的清晨,在约有10多米高海堤上,总会看到学生们或走路或骑单车迎着朝阳赶往渡口坐船,到河对岸的学校去上课。
良垌河,连接着河两边的村庄和学校,两岸都建有候渡亭,方便村民遮阴避雨歇息。这船,是村民学生外出或上学的便捷通道。作为这里唯一的“摆渡人”,劳建伟每日早上六七点钟就会在船上开始准备,等待学生的到来,安全送孩子过河后再返家吃早饭。
“我坐船去对岸上学有五年了,上学一天要来回四趟,从没有迟到过。”来自湍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劳玉琪告诉记者,坐船去上学也是有意思的,船上可以看书聊天,还可观鸟,非常感谢劳伯伯总是按时接送大家,风雨无阻。
至今,46岁的劳建伟已为村民摆渡了八年之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了台风天停航,全年无休是他成为摆渡人后的日常写照,村民也对其赞不绝口。
村民载有三大袋香蕉的电动车坐船过渡,劳建伟帮村民推车上岸。
说话间,劳建伟就接到村民要坐船渡河的电话,不一会,记者就看到,村民柯女士骑着载有三大袋香蕉的电动车向渡口驶来。“今天来采摘些香蕉回去卖,这里渡船几分钟就到家了,若走陆路,需要骑车1个多小时才到家哩。”柯女士觉得,有劳叔在,方便多了,劳叔还经常会帮大家搬运杂物。一些小孩子在码头边玩水,也少不了被他训一顿。“劳叔的手机号,我家,还有村里人都记着呢!”
劳建伟说,大部分渡河的都是本村人,不用交钱;借道渡口的外地人,也只需交一元的渡河钱。据介绍,每天,他几乎都会在船上等待需要过河的村民,有时因为天气恶劣,高温或寒冷就会上岸休息,但他的家离渡口不足百米,暂时离开时,会留下联系方式,若村民要过河只要打电话,他就会立刻赶到,不管人多人少,只要河两边有人要过河,他都会开船,从不怨言。
“这渡口每天都需要清扫,特别是大涨潮,会带来好多淤泥,若不及时清理掉,村民上船会容易摔倒。”趁着摆渡间隙,劳建伟拿着扫帚清理渡口岸边垃圾。他就是一人一船,沿着约200米宽、来回不到5分钟的良垌河,摆渡乡亲们往返河的两岸,撑起红树林保护区的相依路。
每隔一段时间,劳建伟便会来到鸡笼山开展巡护,清理垃圾。
愿当“绿色长城”的守护者
时值盛夏,草木葳蕤,记者驻足在渡口海堤上,向远处眺望,候鸟在空中盘旋飞舞,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就如一道绿色的屏障,一直沿着河岸线蔓延……
站在机声隆隆的机船上的劳建伟,被太阳晒得黝黑,2015年,他接手了撑船的任务,也身兼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的护林员,今年是他正式巡护红树林的第5个年头。“红树林在海里面,我们以前叫‘海柴’,没有柴烧的时候,砍来煮饭,当成柴火,以前没有人懂保护。”劳建伟说,经过1996年台风“莎莉”袭击,村民明显感觉到红树林的重要性,大家都自觉行动,保护红树林。红树林形成一道绿色屏障,能释放海浪冲击力的80%。
据高桥红树林保护站站长林广旋介绍,鸡笼山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唯一咸淡水交界海岛型的保护小区,物种分布异常丰富,红树林生长尤为茂盛,群落分布层次分明,从海滩最前沿的真红树桐花树到陆基海岸的半红树银叶树皆有分布,还有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尖叶卤蕨群落,以及一种稀有藤本植物等待植物专家溯源。
当天,记者跟着劳建伟的步伐,从渡口坐船20多分钟,就来到鸡笼山岛,只见岛上植物蔓生,繁树成荫,虫鸣此起彼伏。“一涨潮,海水浮上来,就会看到各种瓶瓶罐罐,特别是近期台风影响,红树林里的垃圾也更多了。”一登岛,劳建伟就开始工作,一手拿夹子一手拿袋子,拾级而上,不停地弯腰捡起小路上的垃圾,不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
在良垌红树林保护小区,巡护琐碎繁杂。
劳建伟说,巡护的内容简单,却也琐碎繁杂。除了最基本的禁砍伐、及时查探报告树林病虫害,还要禁电鱼电虾、禁捕鸟、禁小孩在滩涂玩耍以免出现意外。“在岸上就是开摩托车巡护,围绕鸡笼山沿岸巡护,完全巡护一遍大概需要15公里。”劳建伟告诉记者,每隔一段时间,他便会一人一袋来岛上拾捡因涨潮沉积到红树林上的垃圾,尽自己的努力减少沿岸垃圾对红树林的威胁破化。有时,有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或者专家学学者想要坐船到鸡笼山上参观学习,他也会全程陪同,避免外来人员对鸡笼山上许多需要保护的珍稀物种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有红树林的地方就是好,它的根就像八爪鱼一样,把地面抓的牢牢实实的,是净化海洋的‘海上森林’,更是候鸟栖息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以及鱼虾贝蟹和鸟类的‘天堂’。”劳建伟咧嘴笑说。
鸡笼山岛为廉江市唯一的海岛,有遂溪河、良田水、良垌河3条主要河流汇入,水流环绕岛四周,为重要的咸淡水交汇区域。
“我的职责就是看好红树林,守护好‘海上卫士’和候鸟。”看着眼前万木葱茏的红树林,劳建伟很欣慰,他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红树林保护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让这条‘绿色长城’筑得更加牢靠,助力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