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记者 欧阳泽 摄
茂密的红树林里,成群的白鹭或展翅起舞,或栖息觅食;树下滩涂的招潮蟹来回穿梭……炎炎夏日,艳阳高照,位于廉江市的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呈现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今年以来,廉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于“深入推进绿美湛江生态建设,加强红树林生态修复利用”的部署要求,落实湛江市基层党建提质年“1+2+6”行动部署,实施红树林“红色堡垒”工程,凝聚党群力量绘就绿美画卷,加强红树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建设红树林生态绿色屏障保驾护航。
划区共护,网格织密在一线
廉江市高桥、良垌、安铺、营仔、车板镇等5镇均对辖区内的红树林,按照就地保护、便于管理或地域临近、联合保护的原则,划分红树林保护网格片区共计26个,对红树林进行分区包片精准保护,打通红树林生态保护“最后一米”。
如何以“绣花功夫”织密红树林保护网格体系?廉江市红树林分布有关镇纷纷亮出“锦囊妙计”。廉江市高桥镇党委将镇内红树林划分为四个片区,建立“镇+村+站”三级网格化保护管理体系,“镇、村、站、学校”四方联动,组建1支包含党员干部、护林员、教师队伍、群众志愿者等的护林先锋队,该先锋队拥有党员24名,通过党员示范带头,每周开展1-2次红树林巡护活动。截至目前,该先锋队已经组织204人次开展常态化巡护34次。同时,依托边界党建联建共建的深厚基础,携手广西山口镇、红树林高桥管理站共建高桥红树林联合党支部,打造“联合防控、联合监管、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应急”边界党建引领红树林共管共护“五联”新模式,擦亮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金字招牌。
廉江市车板镇党委积极探索红树林属地保护机制,制定《车板镇红树林资源保护和监管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专门成立红树林资源保护和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日常保护、日常监管、项目审查审核、案件核查处理、信息互通共享五大机制,在镇内划分红树林保护三大片区,每个片区巡护人员由“镇挂点领导+村委书记+村干部+护林员”构成,并组织党员群众成立护林先锋小组,建立红树林周边村庄与保护管理站联合共管共护机制,对包片区进行常态化巡护,为辖区内红树林实现全域保护监管打下“强心剂”。
护林先锋,党员坚守在一线
为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红树林保护修复一线最前沿,廉江市积极探索建立护林党员先锋队制度,建立常态化巡护机制,为红树林管护注入“红色力量”。“我们推动红树林片区内的乡镇党委选拔镇村干部、护林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员组建了5支红树林护林先锋队,通过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到红树林保护行动中。”廉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粤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高桥镇优秀共产党员”……各种荣誉和奖项的背后,是一名守护红树林共产党员的30年来的责任,他就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有着20年党龄的他,30年如一日,寒冬酷暑,他以保护站为家,始终坚持扎根在红树林资源管护、科普宣教和科学研究的最前线。作为高桥红树林保护区的“开荒牛”,同时也是红树林护林先锋队的“中坚力量”,他不怕日晒雨淋坚持日常野外巡护,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带头无数次深入周边村和村民“唠家常”“谈生产”,帮助村民的同时也向村民科普宣讲红树林保护知识,周边村民都亲切地叫他“林仔”。他还积极参与保护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科研项目,成为外业工作的“主力军”,收集凋落物、收集传输监测数据等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光是几年间收集的凋落物就多达5000余袋,和他接触过的专家学者都对他赞不绝口。
目光投向廉江市良垌镇鸡笼山,此处位于三江合流出海口,是湛江红树林保护区中少有的咸淡水交界地带。为更好保护红树林和水域生态,鸡笼山沿岸的渡头村和湍流村之间没有修桥,两村往来主要靠摆渡。从木船到玻璃钢船,现任湍流村委渡头村党支部书记劳建伟是家里的第六代摆渡人,他从2015年接手撑船任务,从2018年开始红树林义务巡护,今年是他正是巡护红树林的第六个年头,因身兼河口的摆渡人职责,劳建伟每天义务接送30余名中小学生过渡上学,间歇时间便围绕鸡笼山沿岸巡护,完全巡护一遍的路程长达15公里,且几乎每周都上鸡笼山巡护一次,及时清理潮汐带来的垃圾。问起是如何坚持巡护红树林时,劳建伟的回答朴实有力:“我有船嘛,进进出出都看得到,我的职责就是看好红树林,不给人破坏海堤,保护好红树林和海鸟”。
一棵红树,挡不住风浪,连片的红树林,才能抵御惊涛骇浪的侵袭。守护红树林的力量亦是如此,像林广旋、劳建伟默默守护一线红树林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就像树木一样默默无声,却又拥有坚定的信念,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守护红树林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顽强不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