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我与几位同事来到麻章区湖光镇世乔村,参观金牛岛的红树林。
站在海堤上,放眼远眺,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宛如漂浮的水上绿洲,在海风吹拂中,绿浪起伏,令人叹为观止。临近一看,有一片红树林,如同一只披着绿衣的“水牛”,俯首耕耘,绿意绽放,守护着这片富饶的大海。
一条木栈道,与海堤相连,直达红树林深处。走在曲径通幽的栈道上,我们听到了红树林与海对话的声音。红树林长在海水里,红的骨,绿的叶,红绿相间,长着一颗颗如同豆荚的东西,这就是红树林生生不息的种子。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发,幼苗成熟后,就会离开母树,投入泥土中,几个小时就可以扎根生长。有些幼苗会随波漂流,有时在海水中漂泊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才能找到它们所喜欢的土壤,一旦喜爱上后,就立即扎根生长。正因为如此,红树林才能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在红树林的庇护下,一群群小鱼在欢快地游泳,一条条小虾在煽情地跳舞,一只只螃蟹在觅食在繁殖,一个个贝类在吐纳在生长……各种候鸟如白鹭、海鸥,看到有游客过来,纷纷翩翩起舞,把轻盈优美的舞姿展现给游客……红树林不但是“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海上森林”,更是鱼、虾、蟹、贝类生长的福地,海鸟的天堂!
在栈道上观赏红树林不过瘾,于是,我们又坐上小舟,挺进幽深的“森林”中。“森林”深处,水道弯弯曲曲,时而满目青翠,时而遮天蔽日,时而有淡淡的海水味扑鼻而来,时而有欢愉的海鸟歌声飘进双耳。小舟两边,站着一排排的红树林,仿佛在列队欢迎我们;一双双遒劲有力的手,伸向我们,又仿佛在扶正我们前行的路。红树林粗糙的手啊,青筋暴突,红皮如血,如诉如泣,仿佛在告诉我们,它们曾是海上的“青纱帐”,烈士的鲜血曾染过它们──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东海岛和湖光一带,活跃着一支革命队伍,他们时而护送友人,时而抗击敌军;时而运送枪支,时而救治伤员;时而活跃在东海岛,时而转战湖光沿海……湖光沿海一带的料村、三角园、赤忏、调白、大坡、坡塘、山豪、世乔、蔡屋、塘北、旧县等村庄,都有人参加革命。有的村还有游击队、地下交通站、地下医疗站、抗日自卫队等等。1943年,飞马团陈团长率军驻扎在世乔村后龙片的白马宫,抗击日本侵略者,在该村播下革命的种子。后来,共产党人又在世乔村成立了地下联络站,发动村民参加革命和开展活动。每次开展活动时,湖光沿海一带的游击队员就把渔船摇到岛墩附近,以打鱼为掩护,随时保护在岛上活动的共产党人。一天,我党又在岛墩开会,被敌军侦获,敌军马上派出部队上岛抓捕。在此捕鱼的同志远远就发现了敌船,马上把开会的同志接上小渔船,往湖光这边转移。敌船加大马力追赶,游击战士奋力划桨。眼看就要追上时,所幸出现了一片红树林。游击队员划船冲入红树林,敌军架起机枪猛烈扫射,有的游击队员不幸被枪弹击中,鲜血溅在红树林上,把红树林染得更红了。游击队员钻进羊肠小道,左拐右拐,很快便消失在红树林的深处。茂密的红树林挡住了敌军的子弹,阻止敌船的进入,把游击队员保护起来,让游击队员脱离了危险。从此,游击队员每当有危险时,就钻进红树林,有时为了躲避敌军的追捕,甚至在红树林中待上几天几夜。有几次,游击队还把敌军诱入红树林中,利用小船灵活的优势,把坐大船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之后,敌军看到红树林,就胆战心惊,担心有游击队员埋伏,再也不敢轻易靠近了。因而,红树林被游击队员喻为海上的“青纱帐”。
这时,我不禁想起在今年的“麻章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大会上,区领导转达市领导对麻章区干部群众的厚望──“巩固成果,乘势而为,以红树林保护利用开发为契机,打造有特色的‘百千万工程’示范区”。我想,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年作为“青纱帐”的红树林,一定会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
不知不觉中,已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金牛岛的海面上和红树林上,发出闪闪的金光,绿色的红树林瞬间又变成了金色的红树林,仿佛预示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即将实现金色的梦。夕阳晚照,百鸟归巢,数不尽的各种鸟类,时而低空盘旋,时而俯落枝头,寻觅着属于自己的爱巢。
不忍心打扰这些精灵,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蓦然回首,晚霞映照下的红树林,如同金牛般的小岛,煞是好看!煞是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