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市委书记刘红兵到广东医科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调研科技创新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情况,强调要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振兴上的引领作用,共同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兰艳泽、校长阳爱民陪同调研。
近年来,广东医科大学强化党建引领和科技支撑,加强健康乡村建设,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为湛江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刘红兵走进该校行政楼展示厅、广东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了解该校助推“百千万工程”、开展海洋生物医药研究等情况,希望该校立足自身优势、紧抓重点领域,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依托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围绕“蓝色粮仓”发展“蓝色药库”,推动海洋渔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资源开发,促进海洋大健康产业成果转移转化,为湛江“向海图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百年师院——岭南师范学院近三年共组建近300支队伍、1万余名师生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支教、乡村振兴、绿美湛江建设等实践活动,有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来到岭师,刘红兵深入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岭师红树林研究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听取学校服务“百千万工程”情况汇报。他指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希望岭南师范学院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多渠道推动乡村教育、海岛教育,在服务“百千万工程”中打造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亮点。要聚焦岭南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红树林保护修复等领域,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争取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刘红兵指出,湛江作为科教大市,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我市要充分用好这些资源,搭建好交流对接合作平台,鼓励驻湛高校、科研院所在县域布局设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引导优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更好服务“百千万工程”。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驻湛高校、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共谋校(院)地融合发展新篇章。
市领导李勇毅、郑浩然、吴国雄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