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保护修复研究开发宣传组合出拳

“红树林之城”火热出圈

2023-06-13 22:2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记者 林宇云

创新碳汇核算“湛江标准”、创新种养耦合“湛江模式”、创新文旅融合“湛江品牌”、《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将于年内出台……

记者从6月13日召开的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2021-2025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方案》,从保护、修复、研究、开发、宣传五方面着力推进“红树林之城”建设,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聚焦生态价值 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明显

“十四五”期间,省下达我市红树林营造任务2813公顷,占全省营造任务的51.1%;修复现有红树林任务1370公顷,占全省修复任务的54.8%。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完成红树林造林1015.52公顷,完成率36.1%;已完成红树林修复1402.7公顷,完成率102.4%。

全市各地正在加快推进营造修复。雷州市、徐闻县2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加速。今年,雷州市计划营造红树林4536亩、修复红树林1600亩,已完成营造1038亩;徐闻县计划营造红树林7885亩,已完成4021亩,两地预计今年10月份前可全面完成。麻章区正积极实施约15000亩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目前初步完成项目选址、现状调查、测绘、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特呈岛红树林展现自然之美。记者 张锋锋 摄

打造“红树林之城”如火如荼,社会各界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今年3月,我市全面启动“碳路湛江”公益行动计划,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与宝钢、巴斯夫、中科炼化、腾讯公益等多个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诚邀社会各界力量与湛江一同探索红树林零碳前沿发展之路,为“红树林之城”建设增添新动力。

各职能部门强化服务保障,市财政局下达湛江市2023年省级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1250万元,安排红树林营造生态修复等项目;市金融工作局实施“绿色金融支持‘红树林之城’建设行动”,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湛江辖区绿色贷款余额363.97亿元,同比增长76.0%;市检察院组织优秀办案骨干成立红树林资源保护领域办案组,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等6部门建立红树林保护联合执法机制,齐抓共管、打防结合,全力保护红树林资源。

此外,我市高标准编制完成《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草案)》,两份重磅文件将于今年内出台,推动红树林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其中,保护条例将是我市首部专门针对红树林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聚焦科研价值 红树林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了解红树林、认知红树林,才能更好地呵护红树林。我市充分发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红树林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科研支撑持续夯实。2月,举办中国(湛江)红树林保护与可持续性国际论坛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国家创新联盟第三次大会,邀请全国各地红树林及相关领域的代表共300余人,共同研讨交流红树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战略、新格局。市科技局继续在2023年度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库设置红树林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专题,目前已入库25个项目。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申报的“广东省粤西蓝碳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认定为2022年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同意协调沟通国家林草局在我市申报设置红树林研究中心事宜,争取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湛江红树林研究中心。

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记者 郎树臣 摄

科研成果持续涌现。湛江湾实验室设立遂溪流牛滩濒危红树植物玉蕊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流牛滩片区是迄今已知的我国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位置最北的天然玉蕊纯林;圆满完成“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与生态示范”科研任务,筛选出6个较适种红树,调查总结出近20个较适养水产。此外,广东海洋大学以红树林白骨壤品种为题,立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1项。

科普项目持续推进。金沙湾红树林项目一期建设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总投资为1000万元,计划国庆节之前完成。红树林博物馆选址进一步明确,拟将调顺岛湛江文化中心、麻章世乔两个选址共同打造湛江市红树林博物馆,其中调顺岛湛江文化中心作为近期选址,麻章世乔作为中期选址。

聚焦经济价值 “绿色引擎”动能不断激发

充分挖掘利用好红树林这一宝贵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其经济价值实现新路径,才能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造福湛江的“金树林”。

今年4月,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经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解决了红树林碳增汇的量化和变现两大难题,填补了我国蓝碳碳普惠核算方法学的空白。从此,红树林碳汇可以进入官方碳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标志着海洋碳汇正式加入广东省碳普惠体系并参与碳排放交易,湛江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湛江在全省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生态型经济试点工作,有效破解修复难题,获得7项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技术成果,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打造“湛字号”标杆海产品牌,形成产业集群,逐步实现“人养林”向“林养人”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红树林保护和水产业发展双赢的新路子,打造湛江红树林生态养殖新范本。

我市还将红树林要素融入大文旅产业链,扎实推进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制定金牛岛红树林旅游产品开发方案,开发了金牛岛散客预约安排系统。探索“文化+旅游+生态”新模式,从赶海挖贝传统方式转向沉浸式体验,针对各县(市、区)红树林片区周边优势资源,设计推出多条红树林精品主题旅游线路,如“麻章通明港红树林+蚝排”生态美食游、“特呈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赶海”亲子家庭游、“雷州九龙山湿地公园+观鸟”研学游、“廉江高桥红树林风景区+平山岗村”乡村振兴游等。

候鸟在红树林上嬉戏。记者 郎树臣 摄

聚焦人文价值 “红树林之城”火热出圈

围绕“红树林之城”的主题,精彩纷呈的文化创作活动一浪接一浪,全市掀起建设“红树林之城”的热潮。

3月中下旬举办了“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组织各地各有关单位开展相关活动60多项,其中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汇报演出、首届广州·湛江文化产业发展对话、“我爱湛江红树林”网络主题征集等重点活动频频刷屏、备受关注、反响热烈,“红树林之城”品牌形象名声在外。成功举办首届“红树林之城”主题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共选出31个优秀作品,将广泛用于传递公益理念,传播红树林精神。

开展“红树林之城”青春大使评选活动和红树林科普进校园活动、“红树林之城 绿色的家园”湛江市青少儿书画比赛、“传承红色基因 共建红树林之城”湛江市青少年志愿宣讲行动、“守护红树林,共建红树林之城”社会实践活动等,成立红树林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宣传热度不断“升温”,“红树林之城”的城市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以来,央媒省媒及各知名媒体网站对湛江正面宣传报道呈现井喷式增长,湛江红树林频频亮相央视,登录《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红树林之城”影响力全面提升,湛江逐渐成为一座新锐的“网红城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湛江上榜“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的“十大魅力打卡之城”,与淄博、潍坊、江门被央视公众号评为“网红四小城”之一,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红树林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宣传引导上下更大功夫,全力以赴推动建设“红树林之城”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把“红树林之城”打造成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以高水平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何杰
值班编委:梁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