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王启达对书法爱得赤诚 手写怀旧车票堪比印刷体

2023-02-25 11:10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视频 记者林艳芳 通讯员李玉茹

近日,一则手写怀旧车票的小视频走红网络,精湛的书写绘制技术堪比印刷机出品。在视频中可见,一双灵活的手一笔一画“印刷”出“廉江-赤坎”的广东省公路汽车客票,年份被写为1978年。字迹工整美观、线条流畅,从存根、票价、票号到印章,一笔一画都“栩栩如印”。

小视频点赞评论热烈,在湛江书法爱好群里也被广为传阅和热议。“佩服,他的手就是传说中被上帝吻过的吧,这字写得太漂亮了!”“厉害了,这哪是写字,简直就是行走的打印机。”网友纷纷为之点赞。

这过硬的本领出自何人之手?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书写者王启达,他是一名客居湛江10年的河南人,“手印”车票纯粹出于一份写字的乐趣,也寄托一下乡愁。

用车票作品传递乡情

点燃孩子对书法热爱

昨日,记者目睹了王启达“打印”手写体车票的现场,每个字的大小跟模子刻出来一个样,分毫不差、整齐划一,就连数字也模仿得“真假难辨”。这炉火纯青的功夫让人惊叹不已。

谈及创作车票作品的灵感,王启达笑着说:“只是写书法人自娱自乐的一种表达方式。”记者发现,王启达还特别喜欢收藏,例如粮票、火车票、邮票都是他的心头好。

10年前王启达带着憧憬来到湛江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异乡人,他见证着湛江这些年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亲历了湛江新时代变迁的重要时刻。他非常喜欢寻找一些记录时代痕迹的旧物,例如富有年代感的车票、粮票。

他说,因为在这方寸之间的小小票据上,记录着湛江城市发展的足迹,也承载着无数游子对故土的乡愁,于是这也把这份思乡融入了他的作品。

目前31岁的王启达在湛江开了一家书法工作室,授传承书法,深受各年龄段学生的喜爱。王启达还是中国和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也是湛江市硬笔书法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有时候,王启达也会把这些创意作品拿到课堂上,给孩子一个正确写字的引导。“‘打印机’老师来啦!”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看到王启达宛如印刷体的手写作品都会说,“老师您是打印机吧,我们真的太喜欢您写的字啦!”

王启达从孩子们膜拜般的眼神中看到了孩子们对书法艺术要求进步的热切,也深受鼓舞。“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孩子燃起学书法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新鲜感,同时也能进一步领略到书法的魅力”。

王启达一笔一画“印”出怀旧车票。记者林艳芳摄

从入迷到入行

对书法赤诚爱

王启达说,自己虽不是书法专业出身,但练字是他从小的兴趣爱好,到现在都有20多年了。

早期他从毛笔楷书入手,学习欧楷,进而临习赵孟頫的赵体、王羲之的行书、钟绍京的小楷等多种书体,多年来潜心研究欧体、赵体,继而于2014年后在接受系统的毛笔书法培训后,开始专精学习。

多年来,王启达投身书法教育行业,如今在湛江深居简出,但因过硬的书法技艺,他的书法工作室还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慕名而来。在他的引导下,有些高中学生一度迷恋上了书法,从而选考书法专业。

业精于勤,是王启达对书法的坚守。多少个夜晚,别人可能都在刷手机视频、看网剧中度过,他都在独自跟毛笔和宣纸对话,非常享受这样的“沉浸式”练字生涯。

“笔耕不辍是每个书法人需要坚守的承诺。对于书法,我每天至少拿出2小时练笔的功课,不管多晚,都不会落下。”王启达说,自己每天工作经常忙到夜里10点,甚至到12点后才有时间。10点忙完就写到12点,12点忙完就写到2点。如有时候白天没时间写,他就会夜里睡到4点起床,写上两个小时。

功到自然成。短短几年,他研习了各种大家的书体,临遍各类大家的碑帖,案头上、书桌上、茶几上都是随处可见的宣纸、名家碑帖,从楷书、行书到篆书小楷,无一不精。

“我觉得楷书是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而且也是我们作为书法人应当发扬光大的瑰宝。所以我这几年专攻楷书。”王启达如是说。

弘扬书法传统文化

线上线下身体力行

比起这个“出圈”的小小车票作品,王启达认为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数千年的汉字与书法本身。“书写的不仅仅是字,而是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好的宝藏。书法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不是属于我个人的,我得让老祖宗的好东西后继有人。”

几年前,王启达开通微信视频号,自发组织了一个线上毛笔书法公益教学活动,自掏腰包买了一批视频录制器材,业余时间自学录制视频的方法,硬是从一个门外汉学成专业范儿。像基本笔画的细节、行笔的方式,在他的视频里都展示得十分清楚,让人学起来容易入手。

班里的学生非常喜欢他生动且幽默的教学风格,大家都纷纷点赞转发朋友圈,线上课堂的“学生粉”不断增多。

交谈中,记者留意到墙上挂着一张王启达写地书的照片。王启达指着照片,笑着说:“那是我在南国热带花园写着玩的。在线学习书法的受众还是比较局限,公园里的退休的老人挺多,于是我就试着去那里练习。”王启达以水为“墨”,以地为“纸”,正拿着“大毛笔”在地砖上“龙飞凤舞”,行云流水地写起了“地书”。

写地书那阵儿,很多路人和书友们都一致认可,会跟王启达讨教。王启达很热情,渐渐地有许多爱好书法的退休老人想跟他学习,他都是义务教授,热心公益,从握笔用笔方式,到基本要领,再到每个字的笔画、结构、用力部位,王启达都讲得格外仔细。

王启达说,现在人们习惯用手机和电脑打字,会写书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要想写一手好字,要先从兴趣入手,把写字作为一种追求地去苦练,就一定能到达书法成功的彼岸。对于后面的路怎么走,他说:“我学习书法,只为心中的热爱,我以后会坚持下去,只要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好好地传承下去,我就心满意足了。”

编辑:陈广灏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