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海大水产学院加强“有组织科研”

生态混养助力乡村振兴

2022-12-21 13:43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汤保贵 梁缘

日前,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到麻章区湖光镇赤忏村,对广东海洋大学、广州驻湖光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及湛江海思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实施的“海水围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测试。

测试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湛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负责人和湛江市水产科技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测试会由海大科技处有关负责人主持,海大水产学院、麻章区农水局有关负责人等参加了现场测试会。

湛江海思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220亩基围碧波荡漾,40多张蚝排漂浮其上,10余万斤鱼虾水下欢腾,一幅鱼欢水美的景象。自3月份,企业陆续投放黄鳍鲷、卵形鲳鲹等鱼苗83.5万尾,轮捕轮放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等苗种827万尾,已经分批起捕鱼0.65万公斤、对虾1.2万公斤,成活率达到60%以上;11月,投放香港牡蛎32吨,经过40天养殖,牡蛎肉质饱满,肥满度由4.9%提高到16.5%,成活率92%。

据悉,基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围海造塘形成的,单个面积通常在数百至上千亩,仅湖光镇就有10多万亩。但长期以来,养殖户依赖“人放天养”、大排大灌的纳潮养殖模式,亩养殖产量低至百余斤,效益极低。部分养殖户照搬池塘精养模式,但往往出现后期养殖密度过高、水体过肥、病害严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海大水产学院加强“有组织科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组织产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以湛江海思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为示范单位,构建“海水池塘—基围接力式轮捕轮放生态混养技术”,该技术被列入2021年广东省农业厅渔业主推技术。

今年,团队谋划将不同水层、食性及生态位鱼虾贝进行生态混养,构建了上层牡蛎—中层鱼类—底层虾类的多营养层次立体养殖模式,提升了水体利用效率与营养循环转化速率,减少了养殖尾水排放,碳汇效应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海水池塘养殖高质量发展及养殖尾水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模式与方案。

湛江海思特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广东海洋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每年都有新进步,2021年开展了石斑鱼池塘育苗,2022年又开展了牡蛎育肥养殖,并成功获批省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石斑鱼育苗车间也将在2023年初建成使用。非常感谢广东海洋大学,希望携手共进,为产业示范、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陈广灏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