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赤坎新增3个区级非遗项目名录

2022-12-14 11:42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邱苑丹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赤坎区文化发展和繁荣,近日,赤坎区人民政府公布了赤坎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新增3个项目为传统技艺门类,分别是生蚝传统烹饪技艺、拓片装裱修复技艺、古琴制作技艺。

近年来,赤坎区致力于全区非遗文化的发掘和保护,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挖掘、成立文物非遗专家库等形式,积极开展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广泛发动全社会加入到非遗保护传承的行列中,逐步形成挖掘资源、保护名录、有效传承的非遗保护体系。

截至目前,赤坎区已公布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木偶戏(湛江木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龙舞(文章湾簕古龙)、调顺网龙、湛江干鱼制作技艺、洪拳(湛江洪拳)、湛江海味月饼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拓片装裱修复技艺

据悉,拓片装裱修复技艺初始于汉代,《后汉书·蔡邕传》记载的“熹平四年,……邕乃自书(册)〔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中的“摹写”,虽不能确定为“椎拓”,但可作为“椎拓”的初始技艺的出现。到南朝虞和所著《论书表》中才有“拓书悉用薄纸”的记载,《隋书·经籍志》记载“又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及唐太宗《温泉铭》的拓本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拓片的拓工及用墨从汉代端倪,历经隋唐已十分精良,应属于成熟时期,至宋元两代,拓片已成为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明清至今,拓片风行于世。

地处天南重地的湛江,厚重的雷州文化遗存有古代陶器的图纹、砖文、云雷纹铜鼓及名官硕儒撰书的碑刻牌匾,为拓片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文化资源。装裱修复是为拓片保存完美的建档资料。因此,拓片装裱修复是一项精工细作的技艺。因碑刻、砖文、文物图纹历史悠久,在传拓时造成的纸面破损,然后再按拓片装裱修复工序来装裱。固拓片装裱修复有审视拓片、配命纸、润拓片、修复拓片、上糨糊、托命纸、拓片全色、配料、大裱和上天地杆十道大工序。装裱修复好的拓片,才能真实地还原器物的原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书法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收藏价值,更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军在鼎韵文化工作坊进行全形拓片修复。(赤坎区非遗办供图)

杨军,自小跟随祖父辈学习拓片装裱修复技艺,目前全面掌握拓片装裱修复传统技艺,按照传统技艺进行拓片装裱修复制作。杨军免费为全国各地传授拓片装裱修复技艺100多人,现受聘于岭南师范学院担任装裱修复老师,还创立了鼎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努力拓展业务市场,使项目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他是拓片装裱修复技艺群体中的优秀传承人。

生蚝传统烹饪技艺

作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的湛江,三面环海,港湾众多,滩涂辽阔,渔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湛江蚝民世世代代耕海为田,养蚝吃蚝。生蚝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湛江辖地鲤鱼墩遗址出土有蚝、蚶、白螺、窗贝等大量贝壳,证明这里先人懂得吃生蚝。相传西汉元鼎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兵出征,扎营在武乐水(今库竹渡)北岸,士兵用刀剑撬取礁石上生蚝,清水煮熟,吃后精神大振,一举平定南越作乱。北宋苏东坡被贬儋州(时为湛江辖地),从此处登陆,留下苏二村、东坡井等足迹,他很喜欢吃牡蛎,首创的“酒焗生蚝”菜肴令他抹嘴难忘。

耕海为田,养蚝食蚝,这种延绵千百年的民间风俗,积淀了湛江独特的生蚝烹饪制作技艺。生蚝传统烹饪技艺,分为带壳水烹、去壳水烹、带壳火烹、半壳火烹、配菜烹饪等五大类烹调方法。而且,在众多海产品中,蚝是可以随意烹饪的海产品,炒、煎、蒸、煮、扣、扒、炸、焖、焗、煨、炖、烩、灼、泡、烧、卤、腌、烤等多种烹调手法都可以把生蚝制成精美佳肴,成为湛江小食一绝。

卢波在挑选生蚝。(赤坎区非遗办供图)

卢波,受祖辈影响,自小喜欢做生蚝菜肴。无论何种烹调方法,首先他都要经过挑选,分拣出个大肥美的生蚝,剔除死的和开口变质的生蚝,然后清洗,用网兜住生蚝在海水中来回抖动,洗掉大部分附着杂物和淤泥。烹调前,再用刷子对生蚝的凹凸表面进行清洗。他熟练掌握生蚝水煮、清蒸、酒焗、煲汤、炭烧、生腌、配菜等烹饪技艺,还会做出自己的拿手蚝菜。

古琴制作技艺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久远的乐器之一,2003年11月,古琴艺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琴与古琴制作普及与流传历史悠久。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朱熹,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头衔“古琴大师”。他琴学造诣极高,曾在蓝田书院和溪山书院留下了《琴律说》《声律辨》等文章,古琴曲《碧涧流泉》《月坡》《水清吟》亦为其创作而成。

古琴的制作雅称斫琴,是一门对技艺要求极高的工艺,古琴制作皆是沿用唐代古琴的纯手工制作的技艺,极其复杂。根据工艺流程,每张琴须经过木料选材、定式造型 、槽腹结构、木胚装配、木胚裱布、灰胎工序、琴徽安装、髹漆工序、擦漆工序、推光工序、雁足安装、琴弦安装、定律调音等十几个步骤,而每一步骤中包含了上百余道工序、细节。其中除了选料关键,上漆繁杂外,试音定音最难掌控,全靠制作传承人经验感觉,通过调节薄厚、形状得到想要的声音,既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每一张传统手工古琴来之不易,皆需历时两年以上方能完成。

王科在制作古琴。(赤坎区非遗办供图)

王科,从事古琴制作技艺已多年,不断秉承管派传统古琴制作技法,并博采众家之长,经其手制作的古琴品质稳定经久耐用,造型古朴幽韵,音色浑厚宽和、柔婉圆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受古琴爱好者喜欢。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何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