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是那蒲扇送给我一丝丝夏天的清凉。
那时,扇子制作业已经很发达,除了继承古老传统的蒲扇外,还不断推陈出新,各种纸质扇、塑料扇陆续诞生,陆续上市,越往后越精致,扇面上印有诗词名言、山水花草、鱼虫鸟兽、古今风流人物等,图文并茂,美轮美奂。打开扇子,上下摇动,似蝴蝶飞舞,如蜻蜓振翅,鲜活成了夏天里一道引人注目的美丽风景,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母亲说,纸扇塑料扇虽好看,可不耐用。打我懂事起,她一直使用蒲扇,清风随意取,手动天地凉,摇走了盛夏酷暑的日日夜夜。
晌午,烈日当头照,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屋子、庭院里如同蒸笼,闷热难耐。母亲辛勤劳作归来,吃过午饭,一手握着蒲扇,一手拿着凳子,走向家门口前那一棵高大的树粑树下乘凉。我尾随着母亲,等她一落座,便背靠她的胸膛,一屁股骑在她的大腿上,悠悠地晃来悠悠地晃去,一面美美地享受着母亲漫摇蒲扇风,一面静静地聆听着树上的鸟叫蝉鸣。那个痛快啊,简直赛过小神仙!
傍晚,母亲就庭院的地板上铺上一张草席,一家人穿着睡衣,席地而坐,“蒲扇轻衫纳晚凉。”而我则仰卧在草席上,眼睁睁地望着苍茫的夜空,萤火虫闪烁着绿光一明一灭的从头顶飞过,流星拖着一条发亮的长尾巴倏忽从空中划过,皎洁的月亮热情地撒下一地清幽的银辉,顽皮的星星啊,一闪一闪的眨巴着快活的眼睛。正津津有味的欣赏着,不时被母亲手中摇来摇去的蒲扇挡住视线,招来我一声声“把扇子挪开点,别遮住我的眼睛”的抱怨。母亲笑着说:“傻孩子,天空有什么好看。”母亲哪里知道,在孩子的眼里,家乡的夏夜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可爱,令我心动神移。
夜里,我喜欢贴着母亲的身旁,枕着她柔软的手臂,闻着她清淡的腋香,纳着她轻摇的蒲扇风,如沐春风,美美的进入甜蜜的梦乡。半夜里,每次从恶梦、尿急中醒来,皆看到母亲手中的蒲扇还在轻轻的缓缓的摇动,我心里又感动又难过又心疼。母亲啊,你夜里不停的给孩子赶蚊扇风,何曾睡过一个囫囵夜?你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一夜夜的清凉,更是一夜夜深情的母爱。
那一把蒲扇,摇走了一个个夏天的燥热,陪伴着母亲度过了艰辛的大半生,也陪伴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青年时代,是那电风扇送给我一阵阵夏日的清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家乡拉进了电网,一条条水泥电线杆整整齐齐的站立在村道村巷旁,仿佛一列列卫士严阵以待接受检阅似的;一条条电线在半空中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连接到家家户户。通电的那一天,许多乡亲放下活候在家里,打开所有的开关,焦急而耐心地期待来电,亲眼见证开天辟地以来这一美好的时刻。“我家有电啦!我家有电啦!”此起彼落,群情振奋,欢呼雀跳,全村一片欢腾。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乡亲们如此莫大的喜悦、如此莫大的激动。傍晚,家家户户的电灯次第点亮,整个村子充满了光明。
有了电,各种家电先后进驻家乡,诸如电风扇、电炉、电视、电磁炉、电饭煲、洗衣机等,加持了乡亲们的日常,方便了生活,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品质,乡亲无不感慨:“有电的生活真美好!”
南方的春天去得快,夏天来得早,还是春夏之交,夏日便热烈绽放,“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这时,各家各户的电风扇快速旋转了起来,“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夏日清凉。”我家也不例外,每一个房间床顶架子上都悬挂着一部“亚美”牌吊式微型电风扇,大厅里安放着一台“美的”牌立式电风扇。我们一进门,就吹吹大厅里电风扇,吹干一身的汗水,吹跑一身的疲劳,吹散一身的烦躁;夜晚,床头电风扇轻快地嗞嗞转动,噪音很小又很好听,宛如一首柔美的催眠曲;扇风很轻又很均匀,在蚊帐里不断回旋,渐且渐凉,我睡得特别的香,特别的甜,一觉到天亮。
此后,纸扇、蒲扇、塑料扇渐渐淡出了夏天,淡出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时光。
中年时代,是那空调给我一波波夏日的清凉。
进入二十一世纪,走进新时代,步上小康路,家乡人民告别了茅草房,建起了小洋楼,过上吃好穿妍住舒服的幸福生活,经济还绰绰有余。他们懂得艰苦创造生活,也懂得快乐享受生活,高档家具家电纷纷被请进家里,有的甚至买回了小轿车,更不为“安一台空调养一位老人”的负担所顾虑,所纠结,轻松装上一台台空调,尽享冬暖夏凉之乐。我家也实现了一房间一空调,尽管屋外酷日炎炎热浪炙人,屋内却是另一番的感受,有如走进深秋般的冰凉,十分的舒服,万分的惬意。
岁岁夏天至,季季都清凉。这夏日里的清凉,是母亲慈爱之风,是改革开放之风,是精准扶贫之风,是乡村振兴之风,凉在我们的身上,甜透我们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