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从“追太阳”到“追数据” 让“甜蜜事业”更甜

2022-04-24 10:41 来源:新华社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区,环抱着当地“大水缸”长潭水库。30多年前,一些有闯劲的农民带头,尝试外出种西瓜谋生。

通过“夫妻西瓜棚”“老乡带老乡”,从省内到省外再到国外,队伍迅速壮大。目前,有4.3万名黄岩瓜农“追着太阳种西瓜”,年销售额超50亿元,带动各地十余万农民就业创业。

然而,这份“甜蜜事业”也有重重风险。风餐露宿不说,选址不对、病害威胁、台风侵扰、资金链条、销售渠道……每个环节都足以让个体瓜农破产。

作为外出瓜农的“娘家人”,黄岩区创新推出“瓜农天下”应用场景,为外出瓜农、种瓜基地提供信息指导、资源对接、服务保障等多元化服务,帮助瓜农避险增收,带动全国瓜农共同富裕。

吃最多的苦,种最甜的瓜

虎年春节,一大批瓜农从天津、陕西、河北、甘肃、海南等地返回黄岩。带着资金和信息,又四散到全国各地。

在天津承包500亩瓜田的何智禹,春节前跑了趟银行。此前一两天,他已将身份证、承包合同传给信贷员审核。在银行待了一杯茶的时间,230万元的信用贷款到账。大年初三,他就回到天津,采购农资、准备秧苗,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这是他跨省种瓜的第12个年头。去年,他种了150亩西瓜,收入100多万元。粗略统计,台州籍的瓜农在天津的承包规模有3万亩。

在黄岩,像何智禹一样的外出瓜农有4.3万人。如今,黄岩瓜农遍布全国24个省(区、市),以及缅甸、越南、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西瓜种植面积达57万余亩,是黄岩本土经济作物面积的3倍;年销售产值超50亿元,带动各地十余万农民增收致富。

普通“吃瓜群众”不知道的是,全国每10个精品大棚西瓜,就有7个是黄岩人种的。

但瓜农们说,西瓜虽甜,但种瓜人都是苦出来的。

走进位于黄岩西部山区的茅畲乡,生态环境优美,是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增收门路狭窄。为破解困局,在老乡帮带和政府鼓励下,大批农民发展外出农业。

每天起早贪黑,挖沟翻地;守着瓜田,风餐露宿;远离家乡,人地生疏;台风病害,欲哭无泪……这些都是瓜农之苦,尤其是夏天大棚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湿度也特别高,人一进去就有胸闷、呼吸不畅的压抑感。

丰收,是对勤劳者的褒奖。“种西瓜周期短、见效快,一般6到8个月就能获益,亩均收益七八千元。”黄岩区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告诉记者。

“跟着数据”种瓜,又创造“种瓜数据”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找不对方法,颗粒无收。

“种瓜最难的是选址,最怕的是天灾,最愁的是卖不掉。”何智禹说,以前是老乡帮带,选址信息渠道单一,一旦选错产区,可能面临很大损失。此外,瓜农们线下办理金融贷款程序复杂,异地还款也比较麻烦。有了病虫害,还时常求助无门。

作为瓜农的“娘家人”,黄岩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创设了“瓜农天下”应用场景,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外出农业服务体系,为瓜农和种瓜基地提供多元服务,推动避险增收,解决了瓜农们不少难点痛点。

“瓜农天下”的基础是建立数据仓。黄岩区副区长夏曦说,他们整合对接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农业农村原有系统、瓜农协会“帮农宝”等数据平台,形成瓜农基础信息、种植技术、土壤、市场行情、技术培训、病虫害信息等六大数据库,破解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瓜农主体间信息不对称难题。目前,平台已整合7个部门67个细项的信息,构建出一套瓜农“可用”“能用”“有用”的数据资源体系。

哪些是瓜农最关心、最忧心的事?黄岩区梳理了瓜农需求清单,明确4大类16项具体需求,对接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源,为瓜农提供多元化服务。

对瓜农个体来说,他们既是大数据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

胡才谦说,通过政府绘制的研判图,能对行业有更精准的参考。比如,通过外出瓜农分布、市场行情及预警、产业地图、选址推荐、瓜农画像等5张研判图,瓜农得以在选址、种植、销售、对接政府等方面更加便利。            新华网

编辑:陈志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