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红树林里早已是一片勃勃生机景象。午后暖阳洒在叶面上,泛起翡翠般的柔光。登高远眺,林上群鸟枝头飞舞,树间虫鸣此起彼伏,把一张连绵无际的巨型绿毯装扮得活色生香。这片位于粤桂交界小镇高桥的红树林,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护林员“八哥”谢礼保和“虾哥”谢维团日夜守护的生态堡垒。
廉江高桥红树林风光
一千余公顷红树林,一千多个日夜,构成了“八哥”最近这4年的生活拼图。2018年起,他接下在高桥红树林管理站的护林职责,成为海岸“绿色长城”的卫士。从此,红树林附近的村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见一个拖着一条有些瘸的腿、骑着摩托的中年汉子,在林间游走巡逻。
更早入行的“虾哥”,守护了十几年红树林。眼见从前矮矮小小的树苗长得枝繁叶茂,这位不善言辞的“老兵”眼角带笑想了一阵,只用一句“心情很好、很开心”,表达出自己的欣慰。
观察并记录红树林生长情况
早出晚归
日常巡护“两头不见天”
“八哥”“虾哥”守护的高桥红树林,是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连片红树林群落超过1000公顷。
“宽度约为100米、高度4—6米的红树林带,就可以削减80%的海浪。”高桥红树林管理站站长林广旋,从1993年起就扎根在此,和两位护林员是老相识。林广旋说,连片红树林不仅能有效抵御海水对陆地的侵蚀,在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好这片“海岸卫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美丽的红树林风光
早期对红树林的保护还没有形成系统性。“那时候每隔几个月甚至一年,管理站会找十几个人来搞卫生做大扫除,清理红树林的垃圾,就是一个短期的维护。”被当地人称作“虾哥”的谢维团说,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的保护方式效果有限,十多年前,高桥红树林管理站的领导找到他,邀请他加入护林员队伍。
红树林风光
“早出—午休—晚巡”的日程安排,自此便成了“虾哥”的生活规律。每天天还没亮,他就骑车出发沿红树林巡逻,四五个小时后回到家吃饭休息;下午三四时,再出发巡逻四五个小时。
巡护的内容简单,却也琐碎繁杂。除了最基本的禁砍伐、及时查探报告树林病虫害,还要禁电鱼电虾、禁捕鸟、禁小孩在滩涂玩耍以免出现意外。遇到红树林里有垃圾,也得及时清理。
晚上涨潮巡护时,特别注意游人安全
“有人会在晚上到红树林去砍树或捕鸟,所以晚上也要巡护。”“虾哥”咧嘴笑说,晚上红树林里蚊虫比白天多,刚开始被叮咬得很烦躁,如今十几年过去,自己早就习惯了给蚊虫当“大餐”了。
护林员除了开车巡护,还要徒步到海滩各处巡护
群防群护
让破坏者“无所遁形”
得益于不断加强的生态文明建设,高桥红树林的面积一扩再扩,从30年前的约1000公顷,到十多年前的1100多公顷,再到近年增长到了近1200公顷。护林员队伍的人手开始变得紧缺。2018年,林广旋找上门,力邀外号“八哥”的谢礼保“入伙”。
谢维团当护林员已有10多年
思虑再三,腿有残疾的“八哥”还是接下了这份并不轻松的差事。每天巡逻近20公里路程,一辆踏板小摩托成了他的最佳拍档。沿红树林一带,“八哥”广发联系方式,叮嘱附近住户或商户,如果发现红树林有异常情况随时给他打电话。
每天去巡护,全程有20多公里
“群防”网络很快发挥出奇效。接下护林员工作的第一年,一天凌晨1时左右,“八哥”接到村民的举报电话,随即联合当地派出所到现场,抓到了一名非法捕鸟者,最后放飞了鸟儿。
护林员谢礼保在细心观察红树林的树木
“想到有人会破坏红树林,我心里就会不舒服。”“八哥”说,这些年红树林里不仅树木数量增加,树木也变得越来越高大。自然环境向好,交通环境也逐渐改善,保护区周围铺上了宽敞平整的沥青路。如今来红树林游玩的人日渐增多,周边的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欣欣向荣,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巡护完毕,偶尔也会在河堤上小憩片刻,欣赏下美丽的红树林风光。
刚从事护林工作时,“八哥”担心做不好,怕自己不能保护好红树林。经过4年的历练,他积累起丰富经验,处理事情变得游刃有余,心态也更加自信。看着树木茁壮成长,“八哥”感到很欣慰。
“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能够为红树林保护作出一点贡献,很自豪。”他笑说,希望自己能不负老友林广旋所托,把这条“绿色长城”筑得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