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冬日暖阳下,雷州市客路镇迈哉东村的甘蔗基地里,大片甘蔗生机勃勃。不远处的“生态红糖合作培育项目”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古法制作红糖,机声人声及糖蜜味,交织成动人的乡村振兴画面。
近年来,在湛江市委统战部、湛江市工商联推动及牵线搭桥下,广东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雷州市客路镇迈哉村迈哉东经济合作社合作建设“生态红糖合作培育项目”,建起糖厂,提供技术支持,推广“订单农业”,给蔗农吃下定心丸,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昔日旧村庄崛起“甜蜜事业”
伴着沁人心脾的甘甜,当天,记者在迈哉东村,见证了古法红糖的整个制作流程。
“迈哉东村的水热土等环境非常适合种甘蔗,今年的甘蔗甜度高,出糖好。”制糖厂房内,技术人员们忙着检验甘蔗和查看红糖品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当前,国内食糖产品较单一,大型糖厂都是以生产白砂糖为主。而古法制作的红糖,以绿色、健康、营养、原生态、原汁原味等得到消费者欢迎。金岭糖业拥有古法制红糖技术,所产红糖备受市场青睐,已成为湛江红糖的龙头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
据了解,该生态红糖合作培育项目,用地面积约25亩,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采用现代先进的甘蔗预处理设备、压榨设备和膜物理除杂技术,通过自动连续蒸煮、自动成型设备成定型产品,产红糖达15吨/日。
农户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
“以前一过完年就发愁,该外出找工作了,今年就在家门口当起糖厂工人,有了‘新工作’,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38岁的农户陈姨告诉记者,生态红糖合作培育项目落地后,在村里吸收了30多人到糖厂工作,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题。
迈哉东村村干部蔡齐富告诉记者,该村共有村民800多人,过去以种植甘蔗、水稻花生等农作物为主,由于耕作模式落后,农户种甘蔗年亩收益仅1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乡村振兴工作缺乏产业支撑。湛江市委统战部、湛江市工商联领导到迈哉东村深入调研后,因地制宜,针对迈哉东村种植甘蔗的传统及实际情况,找来金岭糖业合作,为迈哉东村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生态红糖合作培育项目落地后,村集体及金岭糖业共同办厂,村民原有的耕地集体流转建起现代化的甘蔗基地,不仅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施用生物有机肥,有机甘蔗产量大增,红糖厂高价回购这部分“订单甘蔗”,确保了农户的收益。此外,迈哉村迈哉东经济合作社营收后,村民每年还能获得固定分红,村集体经济有了红糖这一“甜蜜事业”支撑,乡村硬件建设有了经济保障。
全力打造“湛江红糖”乡村品牌
“生态红糖合作培育项目是我们集团通过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一次积极尝试,利用“公司+基地+基层组织”来带动农村发展,让村民有活干,有收入,还能学到种植技术,造血式帮扶,比输血式帮扶更有意义。”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广东金岭集团董事长林水栖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迈哉东村实际,开发以红糖为主打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湛江红糖”乡村品牌。
“雷州半岛自唐宋时代就已开始种植甘蔗和制作红糖。但不少小作坊生产的红糖由于工艺落后,蔗糖提取率低,糖份回收低,澄清除杂不彻底,能耗高,生产完全靠人工经验判断,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环境较差,无法进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林水栖说,下一步,将凭借公司特有的古法红糖制作工艺,传承湛江红糖文化,打造红糖健康、有机食品,开发湛江糖品多元化发展。以红糖作为引导,在帮扶乡村开拓红糖特色娱乐,如打造古法红糖石碾坊遗迹、红糖产业文化园等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让“湛江红糖”成为农户增收的“甜蜜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