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三面环海,在浅滩,在湾汊,在海岸线,红树林都能落地生根,长得茂密繁盛。海浪冲不垮,狂风吹不折,烈日晒不枯,红树林成了护村的天然防线。
家乡最美是红树林!
郁郁蓊蓊的红树林,不仅具有美的外形,树立了美的品质,还发生过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革命的火种很早就在我的家乡东海岛撒播下,这红色的革命火种,让盘踞在岛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惊慌失措起来,他们千方百计进行围剿镇压,妄想扑灭。为此,中共南路特委决定:在东海岛下片开辟以西山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为了轰轰烈烈地开展活动,中共南路特委还在西山村的“老鼠墩”与牯湾村(现西湾村)的“沙牛濞”分别开辟了交通站。这两个交通站,都是下海埠头,一南一北,犄角相对,相距百十海里,握有湛江西海航路水道要领,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利之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处的红树林,密密麻麻,都过人头高,是理想的隐居藏身之所。
自从开辟了红色交通站,多次挫败了岛上的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我“驳壳队”在密密层层红树林的遮护下,灵活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等战术,多次粉碎了岛上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
反动派恼羞成怒了,却无可奈何。因为一有敌情,交通员马上通知“驳壳队”,“驳壳队”马上撤进莽莽的红树林海中去。如果遇到大扫荡,交通站便提前派交通员用打鱼的木船,秘密地把从前线转移来海岛的交通站疗伤的南路革命同志,沿着羊肠海路运送到隔海相望的徐闻、海康(现雷州)、太平镇等红色根据地。
家乡的红树林哟,您制造了“躲猫猫”的神秘氛围,让游击队员把反动军队打得找不着北。这,让我油然想起了诗人郭小川的名篇《甘蔗林——青纱帐》来: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花!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老战士还不曾衰老,新战士已经成长……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锐利的刀枪!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
家乡东海岛的红树林哟,你伟岸挺拔的身姿,就像南方的甘蔗林,更像北方的青纱帐。你摆下的战场,让游击队员游刃有余地消灭了一切来犯之敌,使海岛上的红色火种燃遍了全岛。
家乡东海岛的红树林哟,你简直就是伫立海岸上的保护神!
家乡最美的是红树林,我要高声地赞美你!
在困难时期,家乡的红树林及时地送来了自身孕育的果实,使得父老乡亲渡过了难关。患难见真情,这比海深比山高的救命恩情,家乡的父老们怎会忘记呢?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红树林始终不变地演绎着“醉美”的角色。下面是我讲述的关于“醉美红树林”的最新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家乡刮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台风。那次台风,虽有预报,但登陆前一点台风的迹象都没有,所以,乡亲们依然像往常一样出门,有的到农田里除草、施肥,有的到海上给养殖场撒料、排水。然而,中午时分刚过,台风夹着暴雨,一下子把狂潮汹涌地漫至了村前,大有吞噬村子的态势。这下子,大家都懵了!傻眼了!惊惶了!在海里作业的,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一下子就被海水淹没了。整个海空灰蒙蒙的,洪浪滔天。
好在是大白天,这时候,村里的乡亲都聚到了村前的高地上,他们双手合一,默默地为正在洪海中挣扎的亲人祈祷平安,有人对着洪流滚滚的大海声嘶力竭地呼喊被卷进海水里的亲人,场面十分悲伤!
然而,峰回路转!奇迹发生了——
突然地,在狂涛怒吼的大海里,挣扎得精疲力竭的亲人,一下子都“凸”出了水面,有的由于过度疲劳,干脆仰卧在了海面上。
岸上的人都看呆了,都感到不可思议,旋即全都热泪盈眶起来,沸腾起来。
事后方知,是红树林伸出的手臂,将他们高高托举了起来,使得在海上作业来不及逃生的人化险为夷。这么碰巧的事,偏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多么令人费解而又令人欢欣啊!
危难见真情!家乡的红树林哟,你已经不再只是一棵棵普通的树木了,你是一个个有情有义的亲人了。在此,我再次高声地赞美你!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今天,家乡的红树林哟,你的长势更加旺盛了,更加强劲了,更加有力量了。
为了永世传承红树林精神,现在,我的家乡已经把“老鼠墩”与“沙牛濞”这两处的红树林开辟成南路红色革命纪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