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低,人体的机能产生明显变化,主要是血粘增加,血管收缩,血流变慢,神经肌肉的反应性降低等。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外一科主任廖兴华表示,老年人由于血管壁老化、狭窄,除了心脑血管容易发生栓塞,即常见的脑梗、心梗外,也容易发生跌倒损伤并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在秋冬季节,老年人要更加注意积极预防跌倒损伤。
冬季老年人容易跌伤的原因
◆ 冬天室外地面冷硬,室内瓷砖地面更是干冷光滑,对鞋底的附着力明显下降,容易造成脚下打滑跌倒。
◆ 低温可明显降低神经肌肉的反应性、肌肉力量及运动协调性,这对老年人的影响相对更大。
◆ 老年人因新陈代谢低,普遍怕冷,因穿着比较多的衣服,行动不便。
◆ 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的病变等影响肢体运动能力的不利因素,使老年人在冬天更易摔倒。
廖兴华表示,老年人摔倒往往更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脊柱压缩骨折、髋部骨折等,这些骨折又可导致老年人被迫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栓塞等致命性并发症。
老年人发生跌倒时如何应对?
“老年人一旦跌倒,切忌马上起身,更不要自行站起、勉强行走,以免造成骨折移位。”廖兴华提提醒道,跌倒后腰背部疼痛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者,切不可使用背、拉、拖得等动作来盲目搬动,以免造成脊髓神经的灾难性、不可逆的二次损伤,此时应将伤者平移到硬板上,及时送到医院治疗。在排除心脑血管意外后,根据病人的描述、症状及身体状态特征,选择影像学的检查方式,是通过拍摄X光片、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或MR(核磁共振)检查,来了解脊柱、髋部、肩、腕、踝等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有无骨折。
据医学统计,老年人最常见且最致命的2种骨折分别是:髋部骨折约占20%,胸腰椎骨折约占19%。
廖兴华介绍说,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随着骨科技术的进步,如今手术治疗已成为髋部骨折的主流治疗方式;股骨颈骨折可进行单纯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置换+髋臼置换),粗隆间骨折可进行近端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采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伤椎内灌注高粘性骨水泥,缓解或者消除腰背痛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术后在治具的保护下即可下地活动)。
廖兴华表示,这些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均有有明显的优点,有助于病人早期起离床活动,可极大地减少肺炎、褥疮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
要积极预防老年人跌倒损伤
廖兴华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干冷的冬季,要积极预防老人年的跌倒损伤。
老年人应选择穿着轻暖舒适的上衣,鞋子要选择防滑稳实、便于灵活行动的;家里有老人居住,装修时地面尽量选择防滑的瓷砖。
同时,老年人更应注意腿膝保暖,久坐或卧床体位时切忌猛然起立,应适当做一下关节的预备活动,使肌肉肌腱产生良好的顺应性,提高神经肌肉的反应性,这样都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动作协调性,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廖兴华特别提醒称,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在绝经后,更应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多进行户外活动,饮食均衡,补充钙质,控制体重,避免摔跤,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