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湛江红树林展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树上鸟唤树下蟹 万类竞自由

2021-11-06 08:52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 骆丽华 实习生 甄晟量

日前,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召开之际,央视总台记者来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桥片区报道,探访湛江红树林这一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弧边招潮蟹。(资料图)

红树林面积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记者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沿海主要港湾河口滩涂,沿雷州半岛1500公里海岸线带状分布,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天然红树林面积9000余公顷,占全国的33%,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

滩涂觅食。(资料图)

红树林植物种类之多列我国大陆海岸前茅

我们常说的红树林并不只是指一片树林,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包含红树林湿地以及其生物多样性。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5种,有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树种,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

弹涂鱼。(资料图)

红树螺。(资料图)

林间栖息鸟类超过300种

红树林也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是全球候鸟迁徙重要的停歇地和中转地。在湛江红树林发现的鸟类30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50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3种,附录Ⅱ的41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鸟类的5种。其中观测到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勺嘴鹬等全球珍稀水禽。2016年12月,记录到43只勺嘴鹬在我国越冬的最大一笔纪录。

黑脸琵鹭。(资料图)

红树林里的幼鹭。记者 李忠 摄

树下成鱼虾蟹贝虫藻的天堂

红树林底下的滩涂是各种底栖生物的天堂,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着200多种底栖生物,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等等。其中,贝类41科130种;鱼类有60科139种,虾类3科19种,蟹类11科57种,浮游生物126种,底栖硅藻类256种,昆虫130种。

鹭鸟与人融洽相处。记者 李忠 摄

九洲江三角洲红树林上栖息的鹭群。记者 李忠 摄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非凡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官网资料显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国际候鸟迁徙重要通道,生物多样非常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地区和国际湿地生态系统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具有重要的保护研究价值和示范作用。同时,它是南方湿地资源的精华,它在净化海水、防灾减灾、调节气候、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编辑:何海清、林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