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林敬武:战在前线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21-03-26 11:00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记者杨雅丽 通讯员冯维铭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廉江市石颈镇的大田河畔郁郁葱葱,村民在勤劳耕作,村内大街小巷四通八达,房前屋后绿荫环绕,呈现出一幅和谐安宁的美好画卷。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中,这里曾涌现出一批革命先驱,舍身忘己的英烈林敬武就是其中之一。

    

廉江石颈抗日游击中队成立地遗址。

    从富家子弟蜕变为农民“好后生” 率队开辟根据地

    林敬武,1920年出生于廉江石颈镇葛麻坝村。其虽出身地主家庭,却没有富家子弟的架子,少年时期,经常和农家子弟一起捉雀、捕鱼、放风筝。因其哥哥林敬文常常从学校带回一些进步书刊,林敬武也跟着阅读,从中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他最爱唱的是哥哥教的《大路歌》《开路先锋》等,还时常与贫苦农民一起谈古论今,深感农民受压迫剥削的痛苦。

    1936年,林敬武考入廉江中学初中班,“七七”事变后,又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宣传中共抗日救亡主张教唱的抗日歌曲,募捐慰劳抗日将士。两年后,林敬武参加廉江青年抗敌同志会,还加入中共党员黄存立领导的秘密读书小组,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朱德的《抗日游击战》等文章,成为该会的骨干分子。

    当得知张炎将军在高州组建学生队,初中毕业的林敬武放弃优裕生活,赴学生队集训。1939年,通过努力,林敬武终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训练结束后,他与杨生等同学回廉江,在夏插村办起民众夜校、演话剧,还帮农民收割稻子,教大家唱抗日歌曲,宣讲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农民总爱称他为“好后生”。

    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逆流,林敬武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街散发传单,抗议反动派的罪行。后来,受中共廉江县委派遣,林敬武回到家乡石颈,利用个人关系,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斗争,发展党组织,还成立葛麻坝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

    为了进一步学习,林敬武考入廉江中学高中班,并担任该校支部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在课余时间,林敬武大量阅读进步书刊,以出墙报、演戏和下乡等形式在校内外开展抗日宣传,关心培养进步学生,先后吸收廖杰、莫炽胡、关锡贤等同学入党,还团结学生与廉中的反共分子作斗争。

    高中毕业后的林敬武就读广东省国民大学,不久回乡与叶扬眉组织秘密游击小组,并布置谭淑桢以二沙铲乡抗日自卫队的名义,向乾案乡公所借木柄手榴弹30箱,通过廉江中学进步学生张培民动员其父亲献出长短枪8支。1944年10月,林敬武与叶扬眉在石颈烟塘、东埇、葛麻坝一带建立石颈抗日游击中队,随后带领部队北上长山,转战三合,挺进龙湾、朗塘地区,与杨生会师,开辟根据地。

    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冲锋在前舍生忘死

    1945年2月,林敬武、叶扬眉回到烟塘地区,发动群众,扩充队伍,配合新塘抗日联防区的开辟。四个月后,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在新塘一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政治培训和军事整编,廉江的武装部队编为第三团,林敬武任第三团第一营政委。

    同年6月,日伪军和国民党部队1300余人,分兵5路包围扫荡新塘抗日联防区,妄图荡平这块根据地。林敬武获悉后,立刻率一营开赴遂廉边界的三角山一带截击日伪军。林敬武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率三连战士,在高街村边予敌以迎头痛击,经过一番战斗,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保存力量,中共南路特委决定以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为主,从各团抽调部分兵力,突破敌军包围,挺进十万大山。三团一营被编入西征部队,奉命从遂溪泥地返回廉江。林敬武率第一连到长山地区,先后在廉江的仙人嶂、秧公塘和博白的摆山与两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发生遭遇战,毙敌几十人,后转移到广西马子嶂,编入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第二营,林敬武担任政委。在马子嶂休整期间,林敬武到处为西征团筹粮筹款,还号召老百姓踊跃报名参军。

    1945年11月底,西征部队从马子嶂出发,沿途均是新区,群众不敢接近,还经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阻击,又时常吃不饱、睡不好,患虐疾的甚多,困难很大,林敬武便主动担负起尖兵或后卫的重任,有时在前头清扫障碍,有时在后面阻击追兵。行军中,林敬武总是为战士扛枪、背行囊,时时处处关怀爱护战士。刚到达十万大山东端的钦县贵台地区,又移师直峒中地区,与当地人民武装一起开辟游击新区,实现了中共南路特委关于主力部队转移十万大山的战略目标。

    1946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2个师、3个保安团共5000余人,前来峒中围剿,企图一举歼灭西征部队。林敬武率二营在竹叶坳阻击,保护主力转移,由于竹叶坳山高林密,林敬武凭借有利地形,指挥部队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到午夜,由于长时间无弹药补给,林敬武果断命令滚石阻击。虽然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在督战军官的严迫下,敌人还是像蝗虫般往山上扑来。

    大家都劝林敬武先撤退,但他坚决不同意,要和大家一起坚守阵地,血战到底。敌人越来越近了,离营部100米,80米,50米……林敬武临危不惧,盖上被子,借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挥笔写下竹叶坳的战况,然后命令通讯员连生火速交给团长黄景文。

    就在连生冲出重围后几分钟,敌人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封锁了这个山头,子弹射向林敬武,年仅26岁的林敬武光荣地牺牲了。

    记者手记: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中,一直都有朝气蓬勃的面孔,15岁的刘胡兰、20岁的李向群、26岁的林敬武……他们都有崇高的追求,却英年早逝,但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如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无所畏惧,投身战“疫”一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革命精神,彰显勇于担当的青春力量。

    (稿件参考了中共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湛江红色故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