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满眼春色的海滨公园绿道徒步。通讯员 陈永锋 摄
在野外,很多小虫子都会致病,如蚊子、蜱虫、红火蚁等,可带来皮肤感染、登革热、恙虫病、森林脑炎等疾病。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李志文提醒市民,外出游玩时要小心被“偷袭”。
尽量避开红火蚁蚁巢
红火蚁是一种外来入侵昆虫,食性杂、觅食能力强,伤害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生物,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红火蚁还具有螫叮人畜的攻击能力,威胁人畜安全。红火蚁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一般都是在树头下以及杂草多的地方筑巢,一旦蚁巢受到干扰,就会群起而攻之。红火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螫叮皮肤,注入酸性毒液,使人产生火灼伤般疼痛感,出现如灼伤红肿和小脓泡,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个别人由于被多次螫叮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眼下正是踏春好时节,户外运动正当时,李志文建议市民在户外活动时注意脚下,尽量避开蚁巢,一旦被咬,最好马上用洗衣粉、肥皂水清洗被叮咬的患部,再涂上肤轻松软膏、皮炎平、皮康霜等含类固醇的药膏;尽量避免搔抓患部,以免将脓泡弄破,以防伤口继发感染。若多部位受伤或出现全身症状、或过敏时,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此外,穿高帮户外鞋,或者打上绑脚,也能有效防止被虫蚁咬。
被蜱虫咬伤严重时可致命
蜱虫很小,平时喜欢藏在枯树叶堆、草丛等植物密集的地方。在吸血前,蜱虫还没有一粒绿豆大,但吸血后会变得如黄豆大小。它们一般喜欢在人腋下、腹股沟等处吸血。如被蜱虫咬伤,严重时可致命,患者若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处理。蜱虫叮咬容易传染森林脑炎,常见症状是发热、高烧,甚至神智不清。蜱虫还常常携带一种名为“立克次体”的病原体,人体感染后的症状与森林脑炎类似。一些被蜱虫叮咬的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脏器衰竭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蜱虫病治疗并不难,像氯霉素、喹诺酮等药物对这类疾病都有特效,关键是要治疗及时。李志文指出,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切忌盲目拍死蜱虫、硬拔虫体,这样容易刺激蜱虫在皮表释放更多病毒,甚至导致蜱虫口器留在体内而诱发感染。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把酒精擦在虫身上杀死蜱虫,再用镊子将其从体表拔出来。在被叮咬过后的两周内,要注意自己是否出现发热,如有则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在预防上,市民尽量少去未开发的野外游玩,踏青最好选择一些经过修剪、定期人工管理的草地;最好穿长衣长裤,在草地坐下前先观察一下是否有蜱虫粘在衣物上;涂抹一些含有酒精或驱虫剂的花露水和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