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雷州市北和镇贤洋村。
“现在,村里道路都硬底化了,自来水接到家门口,龙葵鸡、大棚辣椒等特色种养产业蓬勃发展。家乡越来越美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谈起五年来的变化,雷州市北和镇贤洋村党支部书记林艳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道路硬底化工程相继建成、自来水接到村民家门口、村里污水处理有效改善……自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在扶贫单位精准帮扶下,身为贫困村的革命老区,贤洋村发生了质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脱贫奔康更是信心满满。村民们高兴地说,是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让偏远落后的贤洋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扶志扶出“脱贫明星”
贤洋村位于北和镇中部,南临仙过岭,距北和镇圩约6公里,交通偏僻,农业基础条件落后,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级贫困村,亦是革命老区村。该村有183户909人,其中贫困户37户165人;耕地面积2806亩,以种植甘蔗、水稻等农作物为主。
扶贫先扶志,党员树榜样。2016年5月,作为央企的中国石化湛江东兴公司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与村委干部一起以党员带头、干部做榜样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贫困户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勤劳致富。
贫困户林妃盈的母亲年老体弱,妻子患重病动了大手术,子女年幼还在读书,全家的重担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用他的话说,想脱贫过上好日子,那是“白日梦”。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林妃盈放开胆子,尝试与人合作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香蕉并喜获丰收。2017至2019年,他连续三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脱贫明星”。“扶贫先扶志,令我受益匪浅,大大坚定了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他说。
林妃盈的脱贫并非个案。在湛江东兴的引导和支持下,贫困户莫坎珠、陆妃飞、莫庭财、林福利等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参与本村合作社养鸡、养蜂和大棚辣椒种植管理。除获得一定分红外,每月还领到了2000多元的工资。
工作队帮助林福林家庭落实了2018年危房改造指标,在村里申请了一块住宅地建起一座90平方米的小洋楼。林福林夫妻俩在家门口路边建了一所鸭仔饭店,取名“福林农庄”。两年来,饭店吸引了邻里乡亲进店消费,生意一路飘红。
经过五年的帮扶,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2020年的11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9万元。截至2019年年底,该村全部脱贫,在湛江市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该公司驻村工作队荣获“湛江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龙葵鸡飞出林地变“凤凰”
“目前,这片林地里的龙葵鸡相继出售,可为贫困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走进贤洋村合作社龙葵鸡养殖林地,望着眼前一群群生猛的走地鸡,项目带头人莫中强满脸兴奋地说。莫中强是当地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研究生态鸡养殖已有20年。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双方一拍即合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吸引了42位成员自愿加入,其中39户为贫困户。
当地盛产龙葵草,他们将鸡苗在龙葵草林地中放养,龙葵鸡也因吃龙葵草而命名。龙葵鸡肉质甘美,入口生香。莫中强笑着说,如今的龙葵鸡飞出林地,变成了“凤凰”,颇受市场青睐,高价出售扔供不应求。
过去,贤洋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给质量上乘的龙葵鸡的销售带来困难。湛江东兴利用多方面资源,大力拓市促销,很快为龙葵鸡找到了市场。“一般成品龙葵鸡重3.2斤,每公斤能卖到60元,鸡蛋能卖到每公斤15~20元。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龙葵鸡热销至湛江市越百海、馨越楼、园中园等多家知名酒店。”莫中强说。
目前,湛江东兴全力扶持生态龙葵鸡养殖项目,打造“一村一品”,推动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每年都能获得稳定分红。同时,大力推动龙葵鸡上线电商平台,推动养鸡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龙葵鸡被评为“湛江市扶贫明星产品”。
工作队还帮助该村另辟蹊径,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特色种养产业,如蜂蜜、红薯、大棚辣椒、菠萝蜜等,并帮助该村合作社申请大棚辣椒“一村一品”政策扶持100万元。
扶贫不仅要“输血”,而且要“造血”,形成村内村外资源、产业的循环发展。对于扶贫造血,林艳深有感触地说:“培育龙葵鸡养殖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造血工程。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大棚辣椒产业园区和蜂蜜养殖示范区。”
昔日贫困村变身新农村示范村
借助航拍机从空中俯瞰,贤洋村硬底化村道如一条灰白色绸带,萦绕在绿色的蔗林之间。这是贤洋村从贫困村蝶变为新农村示范村的一个缩影。
“2016年扶贫单位进驻前,村内外连一条硬底化道路都没有,雨天泥巴裹腿,路滑不平,人车无法正常通行。”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村党支部书记林艳记忆犹新,“现在,村通镇道路、村道甚至农田道路都硬底化了,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了。”
五年来,工作队坚持按照村庄规划生态建村,先后投入570多万元,帮助引进资金2500多万元,实施了5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约25千米道路硬底化道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完成全村生产生活用电电网升级改造,28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帮助贫困户改造危房16座,其中帮助五保户解决住房6座;两个自然村水塔、深水井投入使用,洁净的自来水流向村民家中,结束了村民靠吃古井水的历史;修通污水道,全村污水和雨水集中流入污水池,集中处理用于灌溉,实现变废为宝;建成80平方米的村卫生站,方便群众看病;建设北村文化活动中心,整治南村主巷道,建设两村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为村民健身、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我们驻村工作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勤跑善要,不是住在村里等待,而是积极抓住六七月份申请项目的最佳时机,勤跑政府各个部门,额外争取行业部门的扶贫资金,建设硬底化道路、饮水工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回忆起当初跑项目的情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廉洁娓娓道来。
人居环境的迅速提升、村容村貌的美化,激发了贤洋村外出人员回村建房的热情。近三年来,贤洋村建有三层楼房的就有20多栋,远远望去俨然是个小城镇的模样。
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新农村”再到“示范村”的三级跳式蝶变,贤洋村被列入雷州市三个示范村示范点之一,贤洋村先后被授予“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湛江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昔日贫困村,如今正实现华丽转身。村民们高兴地说:“党和政府关心革命老区,扶贫工作队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帮助我们搞好生产,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我们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
“现在,村里道路都硬底化了,自来水接到家门口,龙葵鸡、大棚辣椒等特色种养产业蓬勃发展。家乡越来越美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谈起五年来的变化,雷州市北和镇贤洋村党支部书记林艳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道路硬底化工程相继建成、自来水接到村民家门口、村里污水处理有效改善……自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在扶贫单位精准帮扶下,身为贫困村的革命老区,贤洋村发生了质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贫困户脱贫奔康更是信心满满。村民们高兴地说,是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让偏远落后的贤洋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扶志扶出“脱贫明星”
贤洋村位于北和镇中部,南临仙过岭,距北和镇圩约6公里,交通偏僻,农业基础条件落后,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级贫困村,亦是革命老区村。该村有183户909人,其中贫困户37户165人;耕地面积2806亩,以种植甘蔗、水稻等农作物为主。
扶贫先扶志,党员树榜样。2016年5月,作为央企的中国石化湛江东兴公司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与村委干部一起以党员带头、干部做榜样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教育,鼓励贫困户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勤劳致富。
贫困户林妃盈的母亲年老体弱,妻子患重病动了大手术,子女年幼还在读书,全家的重担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用他的话说,想脱贫过上好日子,那是“白日梦”。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林妃盈放开胆子,尝试与人合作承包了60亩土地种植香蕉并喜获丰收。2017至2019年,他连续三年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脱贫明星”。“扶贫先扶志,令我受益匪浅,大大坚定了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他说。
林妃盈的脱贫并非个案。在湛江东兴的引导和支持下,贫困户莫坎珠、陆妃飞、莫庭财、林福利等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参与本村合作社养鸡、养蜂和大棚辣椒种植管理。除获得一定分红外,每月还领到了2000多元的工资。
工作队帮助林福林家庭落实了2018年危房改造指标,在村里申请了一块住宅地建起一座90平方米的小洋楼。林福林夫妻俩在家门口路边建了一所鸭仔饭店,取名“福林农庄”。两年来,饭店吸引了邻里乡亲进店消费,生意一路飘红。
经过五年的帮扶,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2020年的11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9万元。截至2019年年底,该村全部脱贫,在湛江市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该公司驻村工作队荣获“湛江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龙葵鸡飞出林地变“凤凰”
“目前,这片林地里的龙葵鸡相继出售,可为贫困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走进贤洋村合作社龙葵鸡养殖林地,望着眼前一群群生猛的走地鸡,项目带头人莫中强满脸兴奋地说。莫中强是当地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研究生态鸡养殖已有20年。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双方一拍即合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吸引了42位成员自愿加入,其中39户为贫困户。
当地盛产龙葵草,他们将鸡苗在龙葵草林地中放养,龙葵鸡也因吃龙葵草而命名。龙葵鸡肉质甘美,入口生香。莫中强笑着说,如今的龙葵鸡飞出林地,变成了“凤凰”,颇受市场青睐,高价出售扔供不应求。
过去,贤洋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给质量上乘的龙葵鸡的销售带来困难。湛江东兴利用多方面资源,大力拓市促销,很快为龙葵鸡找到了市场。“一般成品龙葵鸡重3.2斤,每公斤能卖到60元,鸡蛋能卖到每公斤15~20元。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龙葵鸡热销至湛江市越百海、馨越楼、园中园等多家知名酒店。”莫中强说。
目前,湛江东兴全力扶持生态龙葵鸡养殖项目,打造“一村一品”,推动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每年都能获得稳定分红。同时,大力推动龙葵鸡上线电商平台,推动养鸡特色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龙葵鸡被评为“湛江市扶贫明星产品”。
工作队还帮助该村另辟蹊径,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特色种养产业,如蜂蜜、红薯、大棚辣椒、菠萝蜜等,并帮助该村合作社申请大棚辣椒“一村一品”政策扶持100万元。
扶贫不仅要“输血”,而且要“造血”,形成村内村外资源、产业的循环发展。对于扶贫造血,林艳深有感触地说:“培育龙葵鸡养殖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造血工程。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大棚辣椒产业园区和蜂蜜养殖示范区。” 昔日贫困村变身新农村示范村
借助航拍机从空中俯瞰,贤洋村硬底化村道如一条灰白色绸带,萦绕在绿色的蔗林之间。这是贤洋村从贫困村蝶变为新农村示范村的一个缩影。
“2016年扶贫单位进驻前,村内外连一条硬底化道路都没有,雨天泥巴裹腿,路滑不平,人车无法正常通行。”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村党支部书记林艳记忆犹新,“现在,村通镇道路、村道甚至农田道路都硬底化了,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了。”
五年来,工作队坚持按照村庄规划生态建村,先后投入570多万元,帮助引进资金2500多万元,实施了5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了约25千米道路硬底化道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完成全村生产生活用电电网升级改造,28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帮助贫困户改造危房16座,其中帮助五保户解决住房6座;两个自然村水塔、深水井投入使用,洁净的自来水流向村民家中,结束了村民靠吃古井水的历史;修通污水道,全村污水和雨水集中流入污水池,集中处理用于灌溉,实现变废为宝;建成80平方米的村卫生站,方便群众看病;建设北村文化活动中心,整治南村主巷道,建设两村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安装了体育健身设施,为村民健身、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我们驻村工作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勤跑善要,不是住在村里等待,而是积极抓住六七月份申请项目的最佳时机,勤跑政府各个部门,额外争取行业部门的扶贫资金,建设硬底化道路、饮水工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回忆起当初跑项目的情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廉洁娓娓道来。
人居环境的迅速提升、村容村貌的美化,激发了贤洋村外出人员回村建房的热情。近三年来,贤洋村建有三层楼房的就有20多栋,远远望去俨然是个小城镇的模样。
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新农村”再到“示范村”的三级跳式蝶变,贤洋村被列入雷州市三个示范村示范点之一,贤洋村先后被授予“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湛江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昔日贫困村,如今正实现华丽转身。村民们高兴地说:“党和政府关心革命老区,扶贫工作队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帮助我们搞好生产,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我们在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