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南边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 见习记者 廖世超 摄
2019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42.69元,超过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97人全部达到2019年脱贫标准,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
全村供水、供电、路灯、灯光球场、垃圾回收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
……
四年帮扶路,浓浓关爱情。自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牵头会同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和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帮扶雷州市北和镇南边黄村。4年来,帮扶单位以“三保障”为重点,以产业为核心,紧紧围绕贫困户增收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革命老区村庄南边黄村已“脱胎换骨”,正向着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阔步迈进。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组织基石
日前,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南边黄村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室内布置整洁大方、内容丰富,既有“党的十九大精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专栏,又有传统文化展示等,连楼道的墙壁都成了宣传阵地,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让人印象深刻,入脑入心。
南边黄村是革命老区村庄,位于雷州市北和镇西部沿海地区,距北和镇政府17公里,下辖南边黄、潘宅寮等2条自然村。过去,该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渔业传统低效,村党建阵地硬件基础较差、村“两委”干部带动能力不强,被定为省定贫困村,该村党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推动脱贫攻坚,党组织是基础依托。在帮扶单位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于2019年1月动工建设,当年年底建成使用。该服务中心严格按照省党群服务中心“五室一厅”的标准建设,设有服务平台、“两委”干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档案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议事办事平台。
“一手抓阵地,一手强班子,两手都要过硬。”该村驻村党建指导员李贤广说,在完善党建阵地建设的同时,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完善该村公共服务站。此外,驻村工作队和该村党支部积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冬春训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书记上党课等平台,加强党员党性学习和理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南边黄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各项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该村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摸排调查、发动宣传、设点执勤等各项工作,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该村“硬核”防疫措施,切实保障了村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北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值得一提的是,该村90多岁的老党员黄茂君、陆月朋,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仍慷慨解囊,为武汉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战“疫”,展现了党员的本色。
产业帮扶,从5996元到14542元的跃升
2018年5月,该村利用佛山及顺德扶贫专项资金,投入42.44万元建立村级种植产业,主要种植青枣,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经营。
今年年初,该基地第一批青枣挂果。虽然遇上疫情,但是在顺德乐从镇驻雷州扶贫工作组和湛江东兴石化公司的努力下,通过消费扶贫等方式,助力合作社及贫困户的青枣销往佛山市顺德区和湛江市区,实现盈利分红。
这是驻村工作队开展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工作队多方筹集产业帮扶资金,为贫困户开展产业扶持帮扶项目多个。其中,利用省人均2万元资金中的65.16万元、60万元、55.18万多元分别入股湛江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雷州市喜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雷州市创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佛山及顺德扶贫专项资金25万元以产业合作方式,投入到雷州市喜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北和镇新家种植产业基地;以资金入股方式,将5万元投入到雷州市喜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乌石镇榴莲菠萝蜜、芒果种植产业基地和北和镇新家种植产业基地等。通过自营、合作、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此外,自2016年对口帮扶南边黄村以来,扶贫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工作,包括日常的入户慰问、医疗帮扶、贫困子女的教育帮扶、危房改造、基础建设、产业帮扶等,使该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户的脱贫成效显著。2015年,该村年人均收入仅为5996元;2019年年底,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42.69元,超过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目前,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97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
完善设施,展开新农村画卷
夜幕降临,距离村委会办公楼不远处的灯光篮球场十分热闹,年轻人正在进行精彩的球赛,不时传来一阵阵喝彩声。
“几年前,这样的场景根本不可能出现。”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强说,以前村里不仅没有篮球场,路灯也没有,一到夜里村庄就变黑灯瞎火,村民也不太敢走夜路。
同样变光亮的还有南边黄小学。以往,学校环境比较落后,不说多媒体教室,就连课桌椅都是破破烂烂的,特别是满操场的泥沙,看着让人心酸。
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学校投入50多万元进行改造。如今从教室到操场,从学生的课桌、教室的风扇到老师用的电脑,学校的里里外外全部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改善了,学生的成绩也明显有了提高。”该校校长说。
据驻村第一书记陈耀科介绍,近年来该村多方统筹资金,建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自来水通水工程、灯光篮球场、南边黄小学美化工程改造、潘村篮球运动公园工程、村路灯安装工程、潘村避风港改造工程、南边黄村港口路涵工程、山塘围栏杆工程、防浪堤及小码头工程、潘村避风港、路涵工程等20多个项目,涉及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发展、环境美化方方面面,把群众诉求所思所盼项目建设好、村容村貌改造好,村民满意度大大提高。
这几年来,南边黄村转变的不只是外在环境,还有人们的精神面貌。在扶贫工作队带动下,越来越多贫困户不再“等靠要”,而是更加努力靠双手改变命运。朱惠珠、黄保求等当起了村里的保洁员,黄茂森、谢丽等人也走进扶贫产业基地当工人。
“真扶贫,扶真贫!这份真心真情令人感动!”北和镇副镇长余坎赐说,近年来,扶贫工作队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不仅让南边黄村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全面增强,服务群众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获得群众的广泛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