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水家准备开饭了。本报记者 刘冀城 摄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虾有肉,伙食不错哦。”驻村第一书记罗汉生边打开饭桌上的盖子,边开心地说。
“这多亏党的好政策,幸好有帮扶工作队的帮忙,让我们的小日子越过越好。”陈如水的妻子笑开了花。
近日,正午时分,记者跟随驻村干部走进龙头村贫困户陈如水的家,看到的是崭新的楼房,洋气的大门,还有一家人的笑脸。
陈如水是雷州市附城镇龙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一家7口人,原来一直住在旧瓦房里。父亲患有慢性病,全家生活靠陈如水夫妻做泥水工撑起来,比较艰难。
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在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工作组的帮助下,陈如水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不等不靠,耕耘自己的土地。从最初的20余亩稻田,发展到现在的80余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走进陈如水的家,到处堆满袋装的稻谷,客厅、楼梯口、走廊等,处处稻谷香,写满丰收的喜悦。
“现在我们的稻谷是1.2元一斤,如果晒干的话,价格会更高一些,预计这造水稻纯收入达2万多元。如果没有扶贫工作队的倾情帮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小日子。”陈如水说。
据了解,帮扶单位结合本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谷种植,加快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同时,还开展技术帮扶,为村内种植水稻的贫困户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的知识培训,提高产量,保证品质,提升产值。
如今陈如水一家住上了新楼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但他从未止步于此。他说他能有今天的生活,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赋予的,而他也将努力回馈社会。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陈如水除了种植自家水稻,还散养家鸡家鸭,拓宽收入路子,争取早日致富奔小康。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龙头村一片片稻田撑起一个个家,撑起一个个脱贫致富奔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