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3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例,截至16日24时有确诊病例897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8679例。
在1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就我国药物、疫苗研发以及中医药在抗“疫”中的作用等披露了最新进展。
药物研发有哪些新进展?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针对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阻断,重点推动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和中医药的临床应用;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点推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干细胞和人工肝的临床应用。
“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法匹拉韦的临床疗效良好,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张新民说,鉴于其安全性好、疗效明确、药品可及,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建议将法匹拉韦尽快纳入诊疗方案。
张新民说,目前国内已有企业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批件并实现量产。下一步,科研攻关组将进一步推动攻关成果在武汉应用,并针对目前国际疫情态势,推出药物治疗的中国方案。
疫苗研发:有的已递交临床试验申请
“已有研发进展比较快的单位,向国家药监局滚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已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说,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目前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目前,我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遴选8个优势团队“并联”开展疫苗紧急研制,有些研发团队已完成动物实验的大部分工作。疫苗在用于人的临床试验之前,先要通过实验室里动物检验这一关。为加快动物检验,我国科学家第一时间建立了小鼠、恒河猴等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