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针对金融诈骗,最近国家发布《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如果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损失要自行承担后果。对于这样的规定,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到底应该怎么看这个“损失自担”的规定呢?
首先明确损失自担并不是放任不管。多年来,每次只要一发生集资诈骗,基本都会上演游行、静坐、拉横幅的剧情。但是从效果来看,这样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帮助投资人追回损失,但是大家却形成了一种“政府来兜底”的惯性思维。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思维呢?那就必须让老百姓认识到,你上当受骗没有任何人或机构会为你兜底。
所以,这就是监管提出“损失自担”的原因,只有让你事前警醒,才能减少上当受骗的概率。
那么“损失自担”就是放任不管吗?按意见稿的规定,如果你参与非法集资上当受骗了,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申报登记。由处置非法集资职能部门负责协调组织资金清退工作。只不过要根据资金余额来确定清退余额,而且如果你之前获得过投资回报,这部分也是要扣除的。
所以,“损失自担”不是放任不管,更大意义是在于扭转老百姓投资理财兜底保本的危险理念。
事实上,围绕在老百姓身边的非法集资有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自已身边就有很多非法集资的庞氏骗局。除了那些明知是坑就想投机的人,其实还有很多人对非法集资认识不足。
非法集资的定义,是指未经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不特定对象或者超过规定人数的特定对象筹措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的行为。
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没看出是非法集资,其实是因为如今非法集资更具迷惑性。
这里和大家说说几种常见的非法集资形式,大家看看身边有没有。
1.挂投资理财的羊头
这种形式是常见的,以高收益、低门槛、快回报为诱饵,一般承诺月息都超过20%,靠不断发展新的投资者实现虚高利润,兼具非法集资与传销相互交织的特征。
2.假扮养老机构
这也是常见非法集资形式,这几年特别多。一种是以投资养老公寓等养老项目为名,另一种是以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产品为,专骗老年人的钱。
3.消费返利
不少消费返利的平台干的就是非法集资的事,哪有什么购物等于储蓄的好事。
4.开设农村合作社
犯罪嫌疑人以开设农村合作联社的名义拉农民入股,缴纳股金,给分红,给生产资料,还全部包收购,好多农民入股了,结果半年后合作社的人都见不到了。
说到底,非法集资一样是庞氏骗局的一种,通过借新还旧来诱导集资,直至资金链断裂。虽然本质上好理解,但就像上面说的,非法集资的形式千变万化,有时候稍不留心就掉进坑里了,该怎么办呢?
除了要了解非法集资的形式,还要了解非法集资的趋势。如今非法集资最明显的三大趋势:泛理财化、网络化、下乡进村化。
现在非法集资都把自己包装得很高大上,不再提支援“实体经济”,都号称资本动作,绝大部分的非法集资都是以承诺高收益为主,月息动不动就是30%。
之前有人说,这些骗子为什么不把利息设低点,这样不就可以骗得更久吗?其实,骗子心理清楚得很,如果和正规理财一样的收益,这些贪心的人还会来吗?
说到底,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一场看谁跑得快的危险游戏。所以收益越高,反而跳进来的人越多。
网络化大家都很熟悉了,依靠网络进行非法集资,网络传播速度快,再结合线下很快就能吸引大量投资者。
而下乡村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随着城市防骗意识的提高,这些骗子转移阵地到乡村去,骗乡下善良无知的农民。
看清了这3个趋势,相信大家对非法集资就有了更直观具体的认识,时刻谨记“损失自担”这4个字,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所谓的“投资机会”,有五招可以简单分辨:
一是对照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是否过高。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二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相关企业是不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合法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发行公司股票、债券,是不是国家规定的股权交易场所等,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
三是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
四是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相关媒体多会进行报道。要通过媒体和互联网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防止不法分子异地重犯。
五是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和反复劝说,要审慎决策,不要盲目听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