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丁元林副校长致辞。 记者 林石湛 摄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苏卫致辞。记者 林石湛 摄
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张焕明作“双一流学科技术支撑可行性探讨”专题报告。记者 林石湛 摄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黄健媚女士作“互联网+CERNET在行动”专题报告。 记者 林石湛 摄
活动现场。记者 林石湛 摄
为进一步促进教科网粤西地区各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5月16日,由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南地区网络中心主办的2018年粤西第一次会议在广东医科大学召开。
2017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根据计划,2018年底,中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计划到2020年末,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用5到10年时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的国家战略目标,共同交流智慧校园IPV6环境构建的实践经验,以推进高校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丁元林在致辞中介绍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说,近年来,学校信息化为适应“一校两区”发展格局,在网络设施、带宽建设、校务管理、应用服务、资源共享和教学协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了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并通过校务管理信息化工程和教学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构建了满足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系列支撑环境,推动教育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专家们在会上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对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在高校的应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并一致表示:将积极推进高校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会议还对中国教育科研网粤西地区节点建设进行讨论。根据规划,2022年,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粤西地区所有教育单位使用EDU域名,共享粤西地区节点资源中心,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