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南珠是如何炼成的

2018-04-03 08:56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记者曹龙彬 图/记者刘冀城

挑选黑珍珠。

    珍珠,估计很多人或多或少知道它的生长过程,即是从贝里面长出来的。但具体的珍珠诞生,你又了解多少?看到美丽的珍珠,漂亮的珍珠饰品,你有想过其背后的故事吗?

    日前,记者前往素有“中国珍珠第一村”之称的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村,探访南珠是如何炼成的及其如何重振南珠品牌。

工艺流程

给珍珠螺进行插核。

珍珠成熟后,将珍珠从珍珠螺肉里分离出来。

将珍珠进行浸泡加工。

珍珠打孔。

夜明珍珠。

    南珠的前世今生

    湛江西南部沿海自古以来就是南珠的出产地,南珠以浑圆凝重、晶莹光润的优良品质享誉中外,故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说。历代帝王都把雷州的流沙湾视为海水珍珠的主要产地,下诏采珠,并将之列为贡品。

    从上世纪的60年代开始,在雷州、徐闻等地发展人工养殖珍珠,人工培育海水珍珠试验生产成功,开创了中国人工养殖珍珠的历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雷州半岛流沙湾成为重要的产地。1991年全省产珠6170公斤,其中雷州和徐闻共产珠4477公斤,占72.56%。当年有大小珍珠养殖场572个,养珠户1292户,养殖珍珠贝2.8亿个,还有孵化育苗场80多家,珍珠主产区为雷州和徐闻,但都基本集中在流沙湾内。因此,“流沙南珠”获批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养殖的珍珠贝主要是马氏珍珠贝和白碟贝(育大型珍珠),珍珠贝的育苗技术和大型珍珠培育成功,为中国发展养珠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白蝶贝人工培育珍珠技术的成功,荣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人工养殖珍珠的发展,南珠按流水线般的工序被培育加工出售,使得珍珠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且走向全国全世界。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湛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千磨万练始成珠

    位于流沙村的湛江尊鼎珍珠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技术的模式,全力打造流沙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从马氏珠母贝贝苗孵化开始、到贝苗养殖、母贝殖核、母贝取珠及珍珠加工的各个环节,在这里都能见到。

    在流沙村的孵化池中,人们做成一排排的吊片悬浮在海水中,像是人工渔礁,让珍珠贝幼苗附在上面生长。大约80天后,珍珠贝幼苗又被送到大海在吊笼里养殖,一年半后进行人工植核。

    本来天然珍珠生成纯属偶然,因为海里的小沙粒等意外窜入,受到刺激的贝类分泌出珍珠质,把“入侵”者包围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孕育,层层包裹便形成了珍珠。因而天然珍珠异常珍贵,人们一直琢磨着人力控制珍珠的生产过程:在珍珠贝柔软的体内植入珍珠核,核有塑料的、也有石子的,而当地人多用贝壳磨的圆粒,把它植入珍珠贝两腹,左右各一。不过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倘若植入的位置稍有偏差,贝就会死,要不就是珍珠贝又吐出核,所以这需要高超的手艺。

    流沙老一辈“南珠人”李春光介绍,植核后再把珍珠贝放入海中,珍珠每天周而复始都忍受珠核带来的痛苦,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直到珍珠形成,融成身体的一部分,美丽也就此而诞生。

    记者采访当天,正处于春季植核珠期,车间工人各司其职,切片、贴片、插核……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劳动景象。“珠核是珍珠的核心,一般采用河蚌贝为原材料,磨成圆形。插核是一个技术量很高的工作,一般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熟练操作。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一天能插核六七百个。”李春光说。

    这些珍珠贝被植入珍珠核后,挂在良好海域的木桩上,养殖14个月左右,珍珠便生成变靓了。因为珍珠比较娇气,即使风调雨顺,成活率一般只是百分之四十左右,如果遇到一些极端天气,可能会颗粒不收,所以养殖珍珠存在很大的风险。

    当地出产的珍珠有白、灰、蓝等颜色,色泽如月光一般淡雅,又如晚霞般多变。在来流沙村前,没想到珍珠的生成经历了这般的千磨万炼。

    传承中发展工艺

    采到珍珠后,要对珍珠进行一系列加工处理,才能将这些珍珠变成真正的商业珍珠。一般来说,珍珠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漂白、增白、增光、抛光等流程。

    预处理主要包括分选、打孔和脱水处理等。分选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对珍珠进行归类;打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加工(如镶嵌、串珠等);此外,还需要将珍珠内的水分除去,这就是脱水,一般多采用无水乙醇和纯甘油进行预处理。

    无暇不成珠,漂白就是将珍珠内不均匀的颜色进行处理。据了解,大部分的养殖珍珠有着或多或少的杂色,只有通过处理,才能去除珍珠内的杂色。

    抛光就是将珍珠的表面进行光泽度的处理,这样能让珍珠覆上一层薄薄的蜡质,可以保护珍珠表面免受损伤。其间,抛光速度和抛光料的选择也决定着抛光的效果和质量。

    记者在珍珠加工厂看到,两排女工正在把珍珠串起来做成项链,这道工序之前,珍珠已经被钻孔、用化学药剂浸泡漂洗了3个月,然后光彩熠熠的珠宝被分类,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开,编串成各类首饰。

    李春光介绍,珍珠加工打孔、抛光等环节已经实现机械化,但分类筛选还得人工处理,因为珍珠筛选达30多项,涉及形状、大小、颜色、逐层厚度等等,机器很难精准识别,传统的人工识别还是值得信赖。

    重振南珠路在何方

    去年,由湛江尊鼎珍珠有限公司创建的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基地全面投产。在南珠行业效益明显下滑,养殖户纷纷选择逃离的背景下,该基地的投产无疑成为南珠界的重磅新闻。

    该公司总经理何德边告诉记者,南珠曾有辉煌的过去,本世纪初总产量曾突破30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海产珍珠生产第一大国。但是,近十年来,产业效益明显下滑,南珠养殖户纷纷转行,南珠产量急剧下降,很多养殖户纷纷选择逃离。对于这些,涉足珍珠行业十余年的何德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供应,2014年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开启南珠的复兴之路。

    考虑到当地贝种老化的问题,何德边首先跑到印尼、日本等国引进优良原种马氏贝,并进行本地培育育种,然后免费提供给养殖户养殖,目前已经跟91户养殖户签订合作协议,并拿出一定的扶持资金,用以提高珠农养珠水平和防台风能力。如今,在何德边的努力下珍珠的收购价格也实现了三级跳,从2013年的2000多元/斤跃升到现在的8000多元/斤,极大激发了养殖户的热情,也带动了南珠产业的回暖。

    何德边也坦言,自己选择返乡创业,只因一份深厚的“珍珠情怀”,不想让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流沙南珠湮灭。在他看来,目前阶段要重振南珠品牌,最重要的是稳定养珠队伍和保证珍珠质量。在稳定养珠队伍方面,需要一些政策性扶持,比如像种粮直补一样扶持养珠户、培养新的插核技术人员以及开通珍珠养殖保险等;在保证珍珠质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环境修复,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珍珠养殖区,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管理+技术的模式,通过珍珠的统筹供应,层层检验严把质量关,推动南珠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优质的产品拓展市场重振南珠的品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