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壮(右一)在金沙湾观海长廊
黄壮,1956年出生,湛江人。澳大利亚广东联谊会会长、澳洲中华总商联合会监事长、澳大利亚广东总商会名誉会长、中国广东省侨联顾问。2006年6月11日,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牵头成立澳大利亚湛江同乡会,任首届会长,后来又连任四届至今,为在澳大利亚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广东乃至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曾任湛江市老体工联谊会首届名誉会长,是湛江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合会首席海外顾问。
澳大利亚湛江同乡会成立十周年晚会。(资料开云(中国) 受访者供图)
“浪里白条”港湾搏浪
异国他乡为游子建起温暖的“家”
我是土长土长的湛江人,1956年出生于霞山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老屋就在工农路一带。我小学在市九小念,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市四中读。
湛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我从小就喜欢游泳,水性非常好。1966年,我年仅10岁就代表广东省参加在广州越秀山举行的全国冬泳锦标赛,是当年最小的参赛者,个人照片和报道还上了当时的《羊城晚报》呢。小时候,我经常在霞山海滨游泳场训练。我不仅是在游泳场里玩水,还喜欢去大海中搏浪。平时,从霞山横渡湛江港湾,游到对面麻斜再游回来……在海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当年,湛江万人参与渡海活动的氛围真是火热,这样的渡海活动我每年都参加。
1973年,我参军入伍,到了武汉部队游泳体工队,成为一名专业选手。1977年,我作为全军三名优秀运动员代表之一,被选中参加在北京体育大学办的进修班。1982年,我转业回湛江,在湛江市体校担任游泳教练。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1988年,我只身一人远赴澳大利亚。刚去的时候我不懂外语,就先到墨尔本的英语学校学习,还去过造纸厂等打工,后来又开起了礼品店、咖啡厅,等于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当时,在澳大利亚的湛江老乡很少,但大家都很团结齐心,有什么事都互相热心帮忙。
随着事业的逐渐稳定,我也热心于为湛江老乡们的共同事务奔走忙碌。2006年6月11日,澳大利亚湛江同乡会在墨尔本成立,我作为牵头发起人担任首届会长(记者注:后来又连任四届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成立庆典会场挂出的一副长联:“湛蔚蓝天风起雷州培千秋精英,江澄绿水雨润澳土育万代豪杰”。大家喜气洋洋,好像过节一样热闹。乡亲们还亲手制作了富有雷州半岛特色的田艾籺、煎堆、白籺等美食带来分享品尝,勾起大家无限的思乡情。
家乡变化令人倍感自豪
促进中澳友好交流合作不遗余力
澳大利亚湛江同乡会成立12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有数百个家庭陆续加入,成员有律师、医生、商人、园艺师、厨师等。同乡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团结互助,在帮助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促进中澳友好交往与合作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乡会发扬中华民族仁义当先、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各种赈灾、慈善等活动,树立了华人社区在澳洲社会的良好形象。
虽然长居海外,但我心中一直牵挂家乡。平均每隔三年左右,就至少回来一次。2009年,湛江市老体工联谊会成立时,我曾担任首届名誉会长。我还是湛江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合会的首席海外顾问。上月28日,我又回湛江应邀参加了湛江市侨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协会成立大会。
我每次回家乡都为这里的喜人变化感到欢欣鼓舞。这次回湛江,我感到城市交通、美化、绿化、亮化等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像金沙湾等片区丝毫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都市区,湛江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次回国,我率团拜访了广东省侨办,到茂名开展考察活动,和老家湛江的友好团体、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联系。今后,澳大利亚湛江同乡会全体同仁将再接再厉,为促进华人社区建设、推动中澳友好交流合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下一步,我还打算放眼全球,共同努力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世界多个国家的同乡会联合起来,打造湛江乃至粤西海外乡亲联络和交谊的更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