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由都江堰市旅游局、都江堰市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的“都江堰市2017年旅游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休闲旅游高端沙龙活动”在成都举行。
当天,都江堰市与22家企业签订了旅游产业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达361.2亿元。同时,来自国内的旅游产业大咖们,在高端沙龙上论道,围绕绿色经济,为都江堰的旅游产业大担当出谋划策。
旅游产业助力城市新经济
成都实施“西控”战略以来,都江堰市提出全面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名城”目标,重塑城市经济地理,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构建“双心两区”全域空间发展格局。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现场举行了都江堰市2017年旅游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都江堰市政府与22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签约累计投资361.2亿元。
签约企业包括中旅途易公司、成都演艺集团、七海流星、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深圳惠霖投资有限公司、都江堰易品道公司、四川汇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中尔实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华兴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龙门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旅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锐丰文化公司等。此外,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都江堰旅游局、都江堰文广新局还围绕文化旅游生态圈建设与大数据及文化旅游相关企业进行了签约。
此次活动的举行也是旨在深入贯彻成都市“西控”发展战略和都江堰市委第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丰富完善全市旅游要素和产业链条,助推旅游产业生态圈的培育和建设,助力旅游企业合作双赢,推动全市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现场论道:都江堰潜力无限
在同步举行的休闲旅游高端沙龙活动中,中国消费经济学学会会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杨继瑞,著名建筑师、文化学者刘家琨,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等文旅专家参加活动并就如何推进都江堰“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展开现场交流探讨。
都江堰市领导介绍了都江堰市目前的软环境情况和投资产业情况。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新格局。作为成都西部都江堰灌区和龙门山生态保护区域的核心区,都江堰编制“两心两区”的城市空间布局,确定了“85%区域生态涵养,15%区域产业发展”的思路。围绕“双心两区”全域空间发展格局,都江堰市将加快构建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模式,主动承接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功能分工,积极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争做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为都江堰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建言献策,围绕都江堰的城市品质,引入文旅项目如何与都江堰本身资源互补,都江堰未来旅游产业又有哪些优势等内容展开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而来自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成都演艺集团的代表还现场分享了企业为何会选择在都江堰投资文旅项目。
优化延伸高端旅游产业链
成都,最适宜新经济生长的城市。都江堰也正在优化延伸高端旅游产业链,把握新经济机遇。
近年来,都江堰市始终突出旅游产业这个龙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4:36.3:55.3,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693余户。
在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发面,都江堰着眼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引进万达文化旅游城、青城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12个,蓝光水果侠主题世界、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休闲娱乐项目投入运营,近三年实现旅游产业投资283.74亿元,2016年接待游客2242.76万人次,占成都总量的10%。同时,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重点是招引建设品牌酒店,青城六善等23家品质度假酒店建成运营,引进康莱德等2个国际品牌酒店、四川新华出版创作中心等8个文创项目,灌县古城幸福路特色街区开街营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启动建设玫瑰花溪谷等12个农业景观项目,推出3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星级乡村酒店46家、主题农庄10家。加快工业适旅转型,注重为旅游业补链强链,引进丹夫食品等项目18个,绿色食品等适旅型工业产业正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