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做军嫂,我一生无悔

2017-08-02 16:39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记者 林明聪 通讯员 林泽杰

张泽民向记者展示李颐年的勋章。记者林明聪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八一”建军节之际,家住吴川梅菉街道的“广东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张泽民,于7月中旬、下旬两次应邀向茂名市党史办捐赠一批革命史料,这些史料多与张泽民的丈夫李颐年的革命生涯有关。李颐年是一位从部队离休的副厅级老干部,已于2014年去世,但张泽民对其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做军嫂,我一生无悔;军嫂的称谓,我一生都珍惜!”建军节当日,80岁的张泽民接受记者采访,满怀深情地讲述作为一名“军嫂”的难忘点滴以及她和丈夫携手半个世纪扶贫济困、助教讲学的历程和心迹。

   以“军嫂”的名义捐赠革命史料

昨日,记者来到吴川梅菉街道隔塘街张泽民家中,虽然年事已高,但张泽民精神矍铄,谈锋健利。她表示,她和丈夫李颐年都在茂名出生,曾在茂名生活、工作多年。特别是李颐年,在茂名留下了至今让当地人念念不忘的革命足迹、革命功绩。7月初,茂名市党史办的同志登门向她征集相关革命历史资料。她收集、整理完毕后,于7月中旬、下旬两次坐车前往茂名,向茂名市党史办捐赠了这批革命史料,受到茂名市党史办的称赞。

张泽民忆述,李颐年1920年2月出生在茂名山阁镇烧酒村,家境贫困。受其兄长的影响,李颐年于1938年参加了张炎将军的抗日学生军,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茂南抗日独立大队,后被任命为茂名游击手枪队队长。他使得双枪百步穿杨、出神入化,被人称为“双枪神手”。解放战争期间,李颐年先后任粤中纵队指导员、教导员,多次立下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先后任南路军分区茂名县大队副政委、茂名县人武部部长、湛江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201医院政委等职,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上世纪60年代初,张泽民在组织的介绍下,认识了比她年长18岁的李颐年,两人一见如故,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结成了夫妇。

张泽民说,丈夫是一名非常有爱心,非常乐于帮助别人的人,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最快乐。在革命战争时期,李颐年经常把同志们聚集到自己家中,无偿提供食宿和出行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颐年常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接济困难群众。1977年,李颐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后,就和张泽民商定,把帮助困难群众作为余生的事业,他们把有限的资金挤出来帮助困难的人,这一做就是几十年。

   她和丈夫的“最慈善经典爱情”

“能够成为一名‘军嫂’,能够嫁给李颐年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张泽民几次这样说。

张泽民说,在军人的眼里,爱是纯洁的,是顺其自然的真情流露,不需要遮遮掩掩,“爱你,就要一辈子!”军人生性粗犷爽直,不喜欢拐弯抹角。在“军嫂”眼里,爱也是这样,面对所爱,要落落大方,所以他们选择彼此,携手此生。

半个世纪里,张泽民和李颐年一直都相敬如宾。嫁给李颐年前,张泽民曾有个丈夫,也是军人,因病离世。后经组织介绍,与李颐年一起生活。张泽民怀念前夫,一直以来都把前夫遗像带在身边,李颐年对此表示理解与宽容。后来,张泽民常接有病的前婆婆到李家来住。李颐年对上门“妈妈”十分尊重,吩咐张泽民买好吃的给婆婆补身体,还请好的医生为婆婆看病。后来,婆婆病重的日子,张泽民又前往侍候婆婆,直至其离世。

而张泽民对李颐年的关怀更是细致入微。在李颐年离休后,张泽民特地在家门前种花,让李颐年调整心态,陶冶性情。李颐年也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每天在自家门庭小花园喂鸟浇花,读书看报。此刻的张泽民,总会满足地站在一旁深情默默地看着李颐年的一举一动。

在2013年湛江举办的一场“经典爱情”评选活动中,张泽民和李颐年夫妇被评为“最慈善经典爱情”。在现场播放的视频里,76岁的张泽民给94岁的李颐年剥桔子吃、搀扶着李伯一起下楼梯、一起浇水淋花……一个个见证着坚守与执着的镜头和一张张老照片,轻轻翻过,全场观众眼光都聚在大屏幕上。当白发苍苍的张泽民,携着步履蹒跚的丈夫李颐年走上台,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接受主持人的采访时,大家看到两老十指始终紧扣着。激动的张泽民此刻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亲吻丈夫,所有的爱都在这个吻里。

   一声“军嫂”就是最好的褒奖

“多帮助一个陷入困境的人,社会就能多一份和谐。”张泽民说,这是李颐年生前经常和她说的一句话,而他们夫妇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

张泽民说,几十年来,两人几乎用尽积蓄接济社会各界弱势群体,多次深入茂名、湛江、广西等地山区对贫困孩子进行教育及扶贫,耄耋之年仍乐此不疲。他们先后供养了13名失学儿童和孤儿,爱心足迹踏遍了广东、广西几十所贫困小学和多个贫困山村。他们坚持15年走上街头为乞丐送年夜盒饭和新年盒饭,受过他们帮助的人难以数计。10多年前,夫妇还决定“裸捐”——把全部积蓄用来扶贫,不给子女留一分钱。他们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却堆满了用来扶贫济困的物品。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把这些东西送到边远山区或福利院、敬老院和困难家庭里。

张泽民说:“我与颐年同志一起工作生活,将近半个世纪,从未见他为自己花过什么钱。早在40多年前,他就决心戒烟,省下钱帮助别人。”她说,李颐年的一生全为别人想,为别人做,他的钱,已做到用之于民。他的扶贫原则,不是以亲为重,而是以需为重。

“我记得2012年7月中旬,我与他到化州、茂名、高州、信宜和广西等贯彻‘双腿走路’方针:一是慰问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特困病重者,少数百岁老人。二是到各中小学助教讲学,并发给师生们慰问金慰问品。他当时下肢肿,我对他说,你这次不要去,你的脚不便,我去好了。他说,轻伤不下火线,一点小病怕什么?”当时天气很热,下乡时,李颐年还穿着长裤,怕别人见他下肢肿,怕别人难过。

李颐年去世后,张泽民一如既往地关爱、接济孤儿、残疾人、特困病重者的生活,把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寄托在“扶贫济困”的征途上。单是今年,她就几次乘坐汽车前往茂名高州、信宜等地的贫困村和山区小学扶贫济困、助教讲学,受到当地村民及师生的欢迎。

张泽民近年来先后获得“广东好人”“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但是她把这些看得很轻。她说:“一声亲切的‘军嫂’,已经是对人们对我最好的褒奖,也是赋予我的最高荣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