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扫山》截图。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日子。继微电影《年初二》之后,殷孝文、陈国华和欢子的团队在清明节前再出新作《扫山》。《扫山》4月2日上传到各大平台,截至清明节(4月4日)当天,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达38.5万次;被湛江本地多个微信公众号转载,阅读量也有4万多次;同时,该微电影在微信上也受到广大网友的转载、分享。这部约13分钟的微电影在清明期间的3天内,全网点击量已超过40万。
故事情节令人叹惜
微电影《扫山》主人公利伯有3子1女,3个儿子因工作忙,无暇回家祭拜祖先,女儿因是外嫁女的缘故,其回家祭拜祖先的要求被拒。最终,利伯只能一人包办祭奠祖先事宜。听到街坊邻居的闲言闲语,利伯无法掩饰心中的苦闷。
导演殷孝文说,《扫山》的创作灵感源于现实生活。“影片中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地存在,令人叹惜。不回家总有不回家的百般理由,有些理由纵然万般正当,但父辈的落寞并不会因此减轻,他们在空旷的院子里,等待的还是那一声:‘爸,我回来了……’”
殷孝文特别强调这出微电影的创作原意:“我想通过呈现一种最贴近生活的现实,让人们既能理解父辈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也多少能理解儿女辈的无奈。”
殷孝文坦言,曾经对清明这个题材感到犹豫,“利伯”这个角色敲定的过程尤为曲折。在遭到两三次拒绝后,最终陈国华一位朋友的父亲同意出演,其他演员后来也陆续到位。“利伯”演出者对剧中父亲角色的把握很到位,将父亲的落寞准确地表现出来。
本土题材作品获好评
有网友称看了《扫山》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勾起了自己对父亲的回忆,一位网友评论道:“看到视频,想起我刚离世的父亲……作为女儿的我,清明时节也不能回家祭拜,回家的路越来越艰难了!”网友“多芬”评论:“我大湛江人才辈出,这个电影太有教育意义了。”另外有网友表示,“在现代浮躁的社会中,其实节日才是我们回家的借口,常回家看看,看那白了头发的爸妈,看那旧时的故里,看那久违的家乡情……”看到网友和粉丝的反馈,殷孝文倍感欣慰:“感觉我们多多少少做了点事情。”
据了解,他们的团队以后还会致力于创作类似《扫山》这类题材的作品。“我们一直都想拍摄关于湛江本土的题材和故事,用我们的方言演绎,反映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殷孝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