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创文在行动】“瘦身”成年例新主题

2017-02-23 11:4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刘兵

正月已进入尾声,正月里湛江几乎每天都有村庄过年例。喧闹不停的锣鼓、络绎不绝的宾客,将平日寂静的村庄彻底“点燃”。

年例近年来成为湛江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近日,记者采访发现,“瘦身”持续成为年例的主题,宴席间少了奢华,多了乡情,少了攀比,多了理性,回归到朴实的道路上。

开发区平乐村年例的重头戏——飘色巡游。 记者 吴文康 摄

拒绝年例“变味”

正月十二是赤坎文保南村的年例,相比往年,村民黄先生的家里安静了不少。“今年年例主要就是拜下神,然后就摆了两桌,和亲朋好友一起聚了一下。”不过,前两年黄先生家里可是忙得鸡飞狗跳。他说,前两年的年例做得比较大,至少要摆上七八桌。为了准备年例,年例当天凌晨2点多钟就要起床,拜神、备菜、打扫卫生……一顿忙碌。最麻烦的是备菜,“凌晨五点多钟就要赶到东风市场去买海鲜,怕去晚了买不到。”黄先生说,那几天海鲜价格高得吓人,比平时要翻上一番,但为了“面子”,宁肯被宰也得忍着,就是这样,有时候还得托朋友才能买到。做菜方面也很麻烦,要事先请朋友来掌勺,朋友没空还得到饭店请厨师。“厨师特别难请,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做年例,厨师成了红人。”黄先生说,一桌菜保守估计也要三千块钱左右,一顿饭下来,就要花上两三万块钱。更重要的是,做年例特别耗费精力,一天下来,人就像被榨干一样,好几天缓不过劲来。想来想去,从去年开始,黄先生不再大做年例。“年例本来就是亲朋好友聚一下就行,没必要铺张浪费。”

无独有偶,在深圳打拼的吴川长岐镇陈老板也从今年开始放弃了大摆筵席的做法。他说,前几年年例,他都会回到乡下摆上三四十桌。为了“光耀门脸”,年例所用的食材全部从香港购买,鱼翅、燕窝、鲍鱼……应有尽有,厨师全部从当地高档酒店聘请,一桌菜仅成本就要一万多块钱。尽管年例当天高朋满座,但陈老板也有不少烦恼。“举个例子,就备了50桌的食材,但当天大家呼朋唤友来了70桌,我们再去采购食材就来不及了,招呼不好客人我们也很尴尬。还有时候,来的客人少了,这些食材就白白浪费了,吃不完的只能去喂猪喂鸡。”另外,因为是农村,年例当天开小车进村的车子全部堵在一起,根本就无法进村口。有时候还会发生交通事故,徒增烦恼。“我们村里还有几户人家比较穷,他们平时很节俭,连花10块钱买鸡煲汤都舍不得,但到年例当天还是倾其所有来宴请宾客,这有什么意义呢?”陈老板说,钱应该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所以,从今年开始,他就委托父母做年例,摆上一两桌,亲朋好友小范围聚一下,联络一下感情,回归到年例最根本的目的上来。而他也乐得清闲,与朋友喝喝茶、打打牌,增进感情。

在吴川浅水镇开皮革厂的吴冠霖的年例则更为简单。“当天就是组织员工打打球、喝喝茶,吃饭的时候加多几个菜。”对于村中部分人家年例攀比浪费的做法,吴老板则非常排斥,“不要让年例变了味。”

让年例充满活力

有的人在回归最传统的年例,有的人则不停地创新年例,让年例更加充满活力。

正月初十是赤坎调顺村的年例。今年调顺村除了表演民俗、游行外,还举办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晚会,晚会的主要演员则全部来自调顺村村民。之所以这样办年例,这与调顺村历来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是分不开的。该村村干部介绍,2009年,该村就在东南侧规划筹建占地约82亩的调顺民俗文化园,该园融生态、文化、艺术、休闲、健身为一体。调顺村在民俗文化园不定期举办各种教育活动邀请广东省粤剧团、广东省歌舞团、广州市粤剧团、湛江实验雷剧团等知名的剧团到广场为群众进行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目前,该村已有三支表演队伍,可谓人才济济。

记者采访发现,像调顺村一样,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的年例活动,已渐渐树起文明新风,亮点纷呈。例如,本着节俭的原则办年例,简化菜式,赴宴者在稻田里席地而坐用餐;用爱心办年例,成立青年慈善基金会、倡议捐款助困助学、看望五保老人;主打文化牌办年例,让轻音乐、杂技、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猜谜语等活动融入其中,吸引年轻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弘扬主旋律办年例,在巡游彩车上挂写“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语,吸引众多游客、市民拿出相机、手机,拍照留念……不少市民和网友说,如此办年例,激发了民俗文化的活力,传承了文明,更能凝聚人心,更能赢得关注和喝彩。

在吴川,为还原和传播粤西年例文化,传承和发展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吴川企业家龙庆棠、龙学勤父子,于元宵节举办首届粤西年例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包括梅岭民间艺术团、梅菉头民间艺术团、隔塘民间艺术团、吴阳镇民间艺术团等巡游表演;有飘色27堂、地色3堂、醒狮8队、舞龙2队、花车2台和牌坊方队,巡游人员600人。与此同时,他们还邀请来自广东省和湛江市等50多名的专家学者研讨如何传承与发展吴川飘色、泥塑、花桥“三绝”。“我们希望将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给群众,以此传播粤西年例文化,传承和发展地方民俗传统文化,满足广大群众节日期间的文化需求。”龙学勤说。

理性看待年例

旧传统和新风尚,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年例?

市旅游局林洪强主任说,年例从原来的敬神娱神演变为现在的宗亲认同、社交平台,作为一个民俗,年例不是说谁让取消就能够取消的。另外,年例还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他说,年例是粤西特有的文化习俗,在全国都很有特色,尤其是年例中的传统文化表演,比如飘色、木偶戏、草龙舞、傩舞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现在正在做冬休来湛江的项目,其中,引导游客参观年例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年例中有大量的传统文化表演,还显示了地方的好客性。”而对于年例中的攀比、铺张浪费等现象,林洪强则认为应当摒弃。“如果将年例当作是面子工程,罔顾存在的铺张浪费、互相攀比地情况,到头来年例会让人们消费不起,局面令人更加尴尬。事实上,村民们应形成共识,科学、合理地开展年例活动,本着节俭的原则,操办年例做到‘点到为止’,既传递传统文化,也弘扬新时代精神。”

《粤西越美》杂志主编冼汉文也表示,对待年例,应有一种扬弃精神。“好的方面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坏的方面则应该坚决抵制和抛弃。”他认为,年例的铺张浪费无法长存,让年例回归节俭,让年例“瘦瘦身”,让人安心操办适合自家的年例,应成新时代年例发展一个方向。另外,借助年例的契机,可以做一些诸如捐资助学之类的公益活动,则让年例更有社会性、更具本地特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