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霞山民享路步行街的“一湾之上——广州湾历史图文展”、广州湾历史研究成果展等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西营”手绘地图 李超亮 作
【现场】《“西营”手绘地图》首次展出
“这展览真不错!”“看了深受教育呀!”“我大年初一自己路过时看到了,大年初三又专门带孙子过来参观。”……春节假期,本报记者来到霞山民享路步行街,看到“一湾之上——广州湾历史图文展”、广州湾历史研究成果展展览区内人头涌涌,前来观展者络绎不绝,有的人还掏出手机拍下来发微信朋友圈共享。
“为了全面展示广州湾历史,我们精选了逾160幅珍贵开云(中国),以年代为经,事件为纬排列,并配以解说文字,务求内容丰富又平实,让普通大众都能看懂、看深入。”“广州湾历史研究资讯”团队相关负责人、湛江“90后”吴子祺介绍,本次展览是受广州湾(霞山)民俗文化节主办方委托,由该团队编辑设计的,“‘广州湾历史研究资讯’是一个由对当年那段历史感兴趣的‘80后’‘90后’,在2015年12月新组建的公益性的民间青年学术团队,其已经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经常在上面发布活动召集公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向海内外介绍广州湾历史。”
本次展览由景东升、龙鸣、陈灵、胡贤光、王钦峰等专家学者提供资料,分为“法国占领广州湾”“租借地的早期经营”“广州湾的新前景与危机”“战时广州湾”“永远纪念人民抗争”几大部分,共28幅展板,图文并茂,引人入胜,通过展览重温抵抗外国殖民侵略的历史,感知仁人志士的奋斗理想,一瞻广州湾时期民众生活的浮光掠影,体味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汇。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本地画家李超亮创作的《“西营”手绘地图》首次展出,生动重现了昔日白雅特城的风貌,“白雅特城(Fort Bayard)是霞山老城区在广州湾时期的名称,民间俗称‘西营’。该手绘地图是彩色的,取景自真实的历史建筑和人物形象。”
【心声】进行乡土市情和爱国主义教育
“‘广州湾历史研究成果展’选取了24本颇具代表性的广州湾历史研究图书实物作展示,以近年尤其是2011年后新出版的为主。其中,既有研究著作,还有史料整理和汇编,汇集了广州湾研究的早期精华作品和最新研究成果。”
霞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敬中介绍,早在广州湾时期,中外即有一些相关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一批高校学者和湛江文史工作者进行了以抗法斗争为重点的史料搜集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湛江文教部门和文史工作者为广州湾历史研究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不少文章陆续发表。2011年以来,广州湾历史研究呈升温之势,一批学者扎根湛江辛勤耕耘,同时关于广州湾历史研究的机构也相继成立。此外,近年来一批重要的海外广州湾研究的著作和论文陆续被翻译为中文,“湛江对于广州湾历史研究的日益重视,中法文史料和著作的陆续出版,使广州湾历史全貌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现场,还有湛江抗法英雄李钟珏、吴邦泽的人物塑像和事迹简介,背景墙上“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发人深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即意味着背叛。希望今后更多举办类似活动,提醒大家铭记历史,更好对后人进行乡土市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市民陈玉清一边在观展留言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一边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