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兄弟,天天在群里催我发红包,轮到他们发的时候,人均不超过5分钱。
这回一晒账单,竟然个个都是海淀区TOP 10万富豪榜的入围选手!
想当年,跟我说这辈子有福同享、有土同吃…土你自己留着,先把欠我的红包还回来!
还是网友说的好
哭了一年穷,终于攒下钱来炫富了。
这种人,就跟学霸骗我没复习,卷子发下来答99分一样,打得我脸生疼!
这种人,就跟罗某笑的爹广东3套房,还要搞捐款一样,欺骗群众感情!
有人问,当哭穷的和炫富的一起站在你面前,你最想抽谁?
当然抽哭穷的!
炫富的赶紧抱怀里,千万别误伤。
不知从何而起,哭穷成了社交新常态。
几个大老爷们儿坐在一块儿,不是清一色的吹牛B,而是自然而然地开启哭穷比惨模式。
搞得跟《中国好声音》现场似的,好像谁最惨谁就能晋级一样。
不是哥没有同情心,你穷可以,但你到处哭穷,我就看不下去了。
首先,天天哭穷显得你很low,群体性哭穷,搞得整个圈子都low。
上次,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聚会,大伙都围着创业成功的老潘新买的奔驰E200玩地不亦乐乎。
我正坐在驾驶座上研究人家的中控呢,突然,做公务员的老贾来了一句:
“早知今日,我也去创业了。在体制里这些年,基本工资才4000,一点油水没捞着…每个月还完房贷,基本啥也不剩了…闺女快上幼儿园了,赞助费还要3万…我老婆天天埋怨我的捷达都6年没换了…”
这…让还没摇到号的我情何以堪?让还在读博的学霸情何以堪?让天天在南海油井见不到女人的小伟情何以堪?
然后,一波群体性哭穷模式开启了。
好好的一场帝都高端人士峰会,就因他一句话,level瞬间降到了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北漂比惨大会。
本来我是想跟老潘讨一讨创业经验,跟学霸聊一聊在读学位,跟小伟侃一侃南海风光的…但他们为了迎合老贾的话题,都开始哭诉创业不易、读博苦逼、出海艰辛…
散场时,大家都郁郁寡欢。
在社交场合,弱势的人应该向群体里的强势成员靠拢,从高水平的群体话题中获取对自己的有用的信息才最重要,而不是把整个群体都拉到和你一个水平线上!
其次,哭穷的穷只限于口头上,真穷的人才不好意思大言不惭地哭穷。
上面那位开捷达的老贾,抱歉,我真的对他同情不起来。
老贾的家庭条件并不赖,上学时家里就出钱给他买了车,毕业就奉母之命去考了公务员,当时还语重心长地劝我们一起考,对创业的老潘更是嗤之以鼻。
毕业这几年,他在六环买了房,是我们当中最早娶妻生女的,在单位也做到了科长。除了工资低一点,其他条件都比很多人优渥多了,他还好意思哭穷?
老贾没意识到,当创业的老潘为了一单生意陪甲方喝吐血时,他正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当老潘正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时,他正享用着老婆亲手做的锅包肉;当老潘为全公司员工的工资社保自己垫钱时,他的工资已经准时到账。
哭穷的人,他们永远不觉得自己富有,永远贪婪而不知足。
他们看到别人富,而看不到别人的牺牲,看到自己穷,而看不到自己在享清福。
对于这样的人,我只想送他一个大白眼。
哭穷的人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藏富装穷”。
他们知道自己富有,于是把周围的人都视为财富的威胁,出于安全感而哭穷。
到江浙粤闽一带走走,你会发现,那里很多其貌不扬的人,可能就是腰缠万贯的富豪。
他们或者从事的行业并不起眼,或者刻意的行事低调。在各大富豪榜单上,也鲜见他们的身影,从而成为中国特有的“隐形富豪”。
为什么他们要远离公众视野?有不想沽名钓誉的清高,但更多的是不想承担上榜后的公众关注。
有些税要避,有些收入不可为外人道,有些关系需要撇清…
倒不是说他们的财富一定来路不正,但不想光明坦荡的背后,一定有灰色的影子存在。
无论是富而不自知,还是藏富装穷,这些哭穷的人都让人同情不起来,甚至觉得虚伪。
哭穷还是一种负面情绪,可能会让人越哭越穷。
很多时候虽然他们心里明知道自己不穷,但说多了就会给自己足够多的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他们真的会认为自己很窘迫,进而加剧“吝啬、眼红”等负面品性在身体里的蔓延。
哭穷的人往往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周身充满负能量,对很多潜在机会缺乏挑战的信心,从而掉入越哭越穷,越穷越哭的模式。
这个时候再哭穷,就是因为他们真穷了。
炫富就不一样了,显然充满了坦荡的色彩和积极的效果。
如果没有郭美美的炫富,我们会傻傻的多捐多少钱?
如果没有各类名媛的炫富,我们会少抓多少贪官?
如果没有崔顺实女儿的炫富,我们怎会看到韩国闺蜜干政这场政治大戏?
如果饭局上没有炫富的人,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人家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