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芳香的红土,甜甜的蔗林,溪水合流,民利遂之……”
近日,一首描述遂溪美景和历史的歌曲《遂溪,甜蜜的家园》由本土词作者莫托夫创作完成。歌曲选取具有遂溪特色的音乐元素,提炼具有遂溪烙印的事件,揉合民间戏曲特点,不但描写了遂溪如画的风景,更是把当地历史融入其中,令人回味。
莫托夫
《晨光初照》 梁俊海 摄
家乡的歌
莫托夫话语不多,显得非常沉稳,不时面带微笑平易近人。作为土生土长的遂溪人,曾就读遂溪一中和广东海洋大学农学系,其利用工作之余,创作大量讴歌遂溪的文学作品,介绍遂溪的风土民情和悠久历史。
2013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莫托夫乘车经过遂溪北坡、河头、乐民、城月等镇。当天风和日丽,满目清翠,其随口吟诵出《遂溪,甜蜜的家园》一诗,后经过反复修改、再创作为歌词,邀请著名的作曲家曾建彪先生为之谱曲、岭南师范学院声乐系主任姜会敏首唱,至此,又一首本土原创歌曲诞生。
“歌词的第一段,采用蓝天、白云、红土、蔗林四个原生态的元素,遂溪优美的生态环境,立即呈现出来;随着流淌的歌声,仿佛穿越在神奇的红土地,一抹平原,沃土千里,绿草茵茵,瓜果飘香,稻菽卷起千重浪……”谈话间说起音乐诗词和遂溪美景,莫托夫稳重的眼神中突然闪烁着“火花”,话语和肢体动作明显增多,神态显得非常兴奋。
歌中的故事
“溪水合流,民利遂之。”遂溪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在此设置铁杷县,唐天宝二年(743年)将此地改名为遂溪县,意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此为遂溪得名之始。遂溪县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称为“雷州半岛第一村”。
“远古的风雷淬红了你,戊戌的怒潮寸土寸金,农运的旗帜高高飘扬。”风雨雷电把遂溪大地淬红,锻造遂溪人民不屈不挠的性格。1898年,遂溪掀起一场大规模反抗法国强租“广州湾”的武装斗争,上至地方官绅,下至普通农民,以大刀、长矛、木棍等为武器,守护国土保卫家乡,史称“遂溪抗法斗争”,亦是“一寸河山一寸金”典故的由来。它同“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被列为中国近代史广东人民三次大规模的爱国斗争而载入史册。
“飞架的天桥、流淌着清清河水,遂溪换了新颜。”过去的遂溪,农田缺水,十种九不收,是干旱重灾区。为根治旱患,当地人民参与建设雷州青年运河,涓涓的运河水浇灌干涸的土地,从此遂溪才变成了甜蜜的家园。如今,遂溪全县种植甘蔗60万亩以上,年产糖超35万吨,被誉为“中国第一甜县”。
“南海的春潮唤醒了你,改革的春风吹拂红土地,威武的醒狮全球惊艳。”遂溪县醒狮表演活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从明、清开始,就形成了习俗,植根于民间而荣、传承于现代而兴。2003年遂溪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随后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遂溪走向世界,享誉全球。
采访中,说到激动处,莫托夫情不自禁地哼起歌儿来,在他的歌声中,没有歌唱的技巧,有的只是淳朴的乡情,无论是他的笔下,还是他的歌声中,都能感受到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
《遂溪新貌》 袁伟强 摄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试听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