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大学学子,心怀抱负,不远千里赴藏支教,用青春和梦想对抗高原反应和恶劣环境带来的种种不适,在雪域高原谱写一首教育壮歌。
援藏师生合影。关天冲 供图
从南海之滨到雪域高原
今年3月,来自岭师8个二级学院10个专业的20名优秀学生,经过自愿报名、考核培训和身体检查之后,收拾行囊来到了西藏林芝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他们被分派到了林芝地区波密县、工布达江县的10多间中小学任教。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有“西藏江南”之称,但毕竟是藏区,平均海拔3000米,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落后,这些来自南海之滨的大学生能适应么?
学子们的生活工作情况牵动着母校领导的心:“这么长时间了,不知学生们过得怎么样,要去那里看看了。” 11月2日至9日,岭南师范学院组织慰问团进藏慰问在西藏顶岗支教实习的学生。
在一周的时间里,慰问团看望了这些优秀的学子,并分别与西藏林芝地区的波密县教体局、工布达江县教体局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用实际行动延续在雪域高原的支教情缘。
援藏在岭南师范学院有着优良的传统。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有20多名毕业生、校友扎根西藏林芝工作,曾被主流媒体誉为“援藏良驹”。近年来,学校与林芝地区教体局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教育帮扶培训、顶岗支教实习等形式进行援藏,共同谱写了一曲从南海之滨到雪域高原的教育壮歌。
与当地师生打成一片
当地群众对岭师援藏支教实习学生的由衷赞美溢于言表——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生活条件简陋等困难,与当地师生打成一片,与西藏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帮助支教的中小学提升教学质量,顺利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国家评估验收。
对岭师20名支教实习学生的表现,林芝教体局局长雷振鹏表扬道:“开展支教以来,学生主动请缨到最艰苦、最需要老师的地方去工作。”
在支教日子里,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惊险,也有喜乐。
10月8日,波密县茶场小学遭遇泥石流冲击,被夷为平地,在该校支教实习的招小艳,电脑、衣服等全部家当都被泥石流吞没了。虽然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招小艳说起时仍心有余悸:“好在当时村民及时赶来喊叫,要不我可能已经不能跟大家见面了。”
另一名支教实习学生金伟所在的波密县玉许乡小学地处海拔3200米的偏远小山村,从村里到林芝市区坐车要8个小时。今年8月,金伟突然发病,持续高烧,被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当地的普布扎西老师连夜护金伟出城治疗。考虑到高原环境的制约,岭师派人紧急飞赴林芝,与广东援藏医疗队汇合,先将金伟转至林芝市医院,后又在林芝市委副书记许典辉的协调下买到候补机票,航空公司也开辟“绿色通道”,终于在9月6日将金伟送返湛江接受诊治。
目前,金伟仍在接受治疗调养,常常能接到广东援藏队、藏区老师打来的长途电话和慰问短信。他希望自己尽快康复,重返林芝继续支教工作。
“在天灾和突发病情面前,我们选择了坚强面对,这些经历将成为人生的一份宝贵财富。”支教队长姚圣杰说,支教工作虽然有苦有累,但20名支教学子无怨无悔。支教学子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能影响一批学生,等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想起小时候有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不为名、不为利去帮助、鼓励、感染他们,使他们明白将来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可以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姚圣杰、普燕芹等10名同学甚至表达了毕业后留在藏区工作的愿望。普燕芹支教的工布达江县江达乡小学,海拔4800米,交通不便。在近一年的支教实习过程中,她与当地的师生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希望把自己带的班级带到毕业,决心要让班上的孩子考上“内地班”,“因为这个学校历史上从来还没有一个学生考上过内地班。”
带来新变化和新气象
藏区需要专业老师,岭师给当地带来了支教学子,也给当地教育带来了新变化和新气象。他们通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县青少年宫创办绘画、舞蹈、书法等兴趣班,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工布达江县教体局副局长次仁表示,当地最缺“数理化”和“图音体”老师,希望岭师在明年能够派遣更多的支教实习老师。
波密县教体局局长王作谦表示,支教队员给全县的小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所带班级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大多排在了各乡镇的前列,引发当地老师对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思考。
为了缓解波密县、工布达江县老师紧缺的现状,岭师慰问团团长邵乐喜代表学校分别与两县教体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举行实习基地的揭牌仪式。岭师将在两个实习基地投入5万元作为建设经费,为实习生集体备课、集中评课、教学研讨等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这是继2009年岭师在林芝广东实验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之后,再一次把实习基地建到了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
“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借助未来教育空间站的平台,把教育信息化的手段延伸到支教单位,把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带到雪域高原。” 邵乐喜表示,通过共建实习基地,既能提高西藏林芝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也能加深作为师范院校对教育实践的探讨思考。
波密县、工布达江县主管教育的领导也希望能结合自身的教育特点,探讨双方都受益的合作机制。
“西藏林芝作为广东省对口支援的地方,在西藏林芝地区共建教育实习基地,选送更多毕业生和优秀在校学生到西藏林芝地区工作、实习,是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支持林芝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延续岭南师范学院历久弥新的援藏情怀。”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海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