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而早在上周末,在湛江市区很多商场、电影院、高校等地,就已经提前开始举办各种五花八门的万圣节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
面对近年来越来越盛行的“洋节”热,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忧虑,认为在“地球村”和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更应该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要让中国传统节日显得落寞、受到冷落。
现场—— 港城掀起万圣节热
10月29日晚,一场由商家组织的大型万圣节鬼马狂欢夜,在赤坎海边火热上演。记者看到,现场人头涌涌,热闹非凡,南瓜灯、骷髅等道具比比皆是。很多“90后”、“00后”青少年,甚至“10后”儿童打扮成西方经典恐怖片中的各种角色,引发了不少市民的驻足观看以及拍照和合影。
同一晚上,一场以万圣节为主题的服装设计晚会在赤坎某高校上演,大学生们装扮成“鬼新娘”、“僵尸”等,出没于校园。湛江一所高校的官方微信,10月30日专门发出推文《万圣节,你“撞鬼”了吗?》
“万圣节,到XX游鬼屋吧!”、“万圣节来XX‘见鬼’吧!百鬼出游,惊悚搞怪!”、“万圣节来讨糖”、“万圣节,来影城参加活动,有免费看电影的机会!”在湛江市区很多商场、电影院、高校等地,这些天已经陆续展开各种五花八门的万圣节活动。
青少年—— “洋节”更新奇好玩
“我挺喜欢过万圣节的,因为可以化妆成搞怪的造型,觉得很新奇、很好玩。”29日大型万圣节鬼马狂欢夜现场,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小玲(化名)对记者说道。她的家长也认为:“像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过得很有气氛,挺热闹的。而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少数几个之外,其他的受关注不多,也缺乏商家的‘炒作’,感觉氛围很淡。”
自发前来参加活动的“90后”小周表示,万圣节这些“洋节”,之所以对年青一代吸引力强,主要是因为它比中国传统节日更新鲜、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彩,“我可以化自己平时化不了的装,可以变成平时不敢打扮的那个样子。还有很多小伙伴,大家一起尽情狂欢。而中国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有点太‘古板’。”
而不少中老年市民,也逐渐意识到“洋节”热所带来的冲击。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孙婆婆,是陪同自己外孙女来玩的,“之前,我真不知道什么叫万圣节。来到现场才有所了解,原来就是西方的鬼节啊。我们中国自己也有中元节呀,但后辈对这个节日恐怕已经知之甚少了。”
建议—— 重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广东海洋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闫玉科认为,西方节日在中国国内迅速传播和受热捧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并相互渗透,一些“洋节”传入中国并日益流行是不可避免的,“在物欲横流、节奏加快的当今时代,人们需要娱乐和放松的活动,来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西方节日具有可娱乐性、开放性、互动性、情绪发泄性,刚好契合了不少市民的需求。”
“过‘洋节’,其实更多是在炒作节日经济概念。”岭南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老师刘英表示,商家想利用西方节日来获取更多的商机,进行大范围促销,吸引不少市民的关注和参与,造成“洋节”比一些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的现象,“中国人过传统节日更多的是一家人团聚,或祭奠先祖、缅怀历史,或聚餐重温亲情,更注重慢节奏的温馨感觉,显得形式有点单一,不像‘洋节’那般可享受快餐式的狂欢。”
“我带着6岁的女儿来赤坎过周末,逛商场时她看到万圣节活动这么热闹,便吵着也要参加,还要我给她买相关道具和服装呢,唉!”霞山市民罗女士,29日在万圣节活动现场感叹道,“在湛江,圣诞节日益受欢迎。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远远比不上西方的情人节热闹了。”也有不少市民对此现象表示忧虑,认为在“地球村”和生活日益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更应该重视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要让中国传统节日显得落寞、受到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