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让民间瑰宝“东海嫁”焕发光彩

2016-10-23 09:5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刘金凤

东海嫁是东海岛最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流行于东海岛,历史悠久,口耳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让这种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 21日,在东海岛觉民小学,东海岛民间艺术家协会组织了湛江的民间艺术家专家、东海嫁嫁手歌者,就东海嫁这种民间艺术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发展创新展开研讨。

老嫁手“哭嫁”一晚赚500元

东海嫁是流行于东海岛的一种民间歌谣,嫁女或亲人去世时“哭嫁”,以表达哀惋不舍之情。据说,旧时女子出嫁前一个月就开始哭嫁,不仅自己哭,还会叫上自己村中的姐妹一起陪着哭,边哭边诉,倾尽感念双亲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手足之情,还有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未知与畏惧。

年过80的陆进才称,他七八岁时见过大姐出嫁,对东海嫁“哭嫁”的婚俗印象十分深刻:出嫁前一个月开始,新娘每晚九点至十二点开始哭嫁,天天如此。出嫁当天还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先后分为哭梳头嫁、出门嫁、踢轿嫁和坐轿嫁。陆进才记得新娘用脚踢红轿时唱“踢轿嫁”:“一脚踢来响冬冬,二脚踢来就要通,三脚踢来就成板,四脚踢来成棺材。”

新一天,新娘子哭得肝肠寸断,哭嫁词里唱尽养育之恩离别之情,像一部长篇叙事诗,眼看太阳要下山了还没出门,最终被叔伯们推进了轿子抬走了。

旧时的女子,婚姻不能自己作主,一切只能认命,出嫁前内心悲苦,哭嫁成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东海姑娘出嫁都是欢天喜地迎亲的场面,已经鲜见哭嫁场面。

东海嫁不只是哭嫁,还有哭丧。村中老人去世,摆道场,会请来嫁手哭嫁。年过九十的朱忠朋是东海岛资历最老的嫁手歌者,别看他年纪大,哭嫁功夫很深,哭一夜能赚500元。

传统的东海嫁抒发的多是一些离别不舍的悲苦之情, “言之不足歌以咏之”,由倾诉至吟唱,词由心生,腔调自成,形成了歌谣体,流行于民间。因为学习门槛不高,很多群众都会唱。据了解,目前东海岛许多五六十岁以上的群众都会唱东海嫁,比较活跃的嫁手歌者约五六百人,哭嫁也成为他们兼做的职业。

收集整理“口头文学”

东海嫁是民间哭嫁歌的一种,源自民间,是东海岛这片土地上长出的一丛独特而芬芳的小花。这种民间文艺的历史,有的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据觉民小学的退休老师庄开芳称,他的父亲、爷爷和奶奶的东海嫁都是祖上传下的,可见,东海嫁的历史少说也有数百年的历史。

东海岛人在岛上繁衍生息,因海岛生活艰苦,逐渐形成了雷州方言体系的东海话、行东海礼、倡东海风、习东海俗、哭东海嫁的民俗。因为是一种民歌,即兴抒发,以口传为主,所以,虽然东海嫁历史悠久,蕴藏量丰富,但是记录下来的并不多。

民国时期,东海岛人邓茂隆、李焕南等人,根据东海岛土相村妇女李桂梅的婚姻遭遇而编写的东海嫁《李桂梅诉情》是东海嫁的代表作,在东海岛广泛流行。这部爱情叙事嫁歌本,四句七言,600多首,俨然一部长篇叙事诗,讲述女子在旧社会婚姻的种种际遇。

因为东海嫁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深受群众喜欢,在革命战争时期还起过积极的宣传作用。据说,东山镇的干部下乡,他们用东海嫁这种形式来召集群众,非常有效。他们爬到树上哭东海嫁,群众就自动集合起来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海岛人才逐渐意识到保护东海嫁的意识,开始对这种遗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进行收集和整理。岛内一些热心的文化人正积极从事东海嫁的收集整理工作,他们深入圩镇乡村,访嫁手歌者,整理收集口头创作,寻找线索,辨迹寻踪,搜寻历史资料。2015年,《东海嫁》出版,收录2500多首不同体式的古今嫁作品,为湛江的民间文艺添砖加瓦。

创新是传承发展的关键

东海嫁的感情特点以悲苦为主,分为悲情嫁、苦情嫁、哀情嫁、忿情嫁、喜情嫁、慰情嫁、盼情嫁等,在研讨会现场,几位六七十岁的哭嫁歌者现场表演了哭嫁,节奏缓慢,声调拉开,表情唱腔皆悲苦。或许正因如此,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并不讨年轻人的喜欢,正面临着濒危和失传。沈建忠是东海岛长大的音乐老师,年过四十的他坦言还是第一次听东海嫁:“太悲情了,不创新改良很难让年轻人接受。”

东海嫁“教头”朱忠朋的儿子朱秋生是探索东海嫁新腔“第一人”,他现场表演了一段他自行创作的《东海像个大花篮》:蓝蓝鲜花化歌笸,景趣逼人激情多,政府开发东海岛,喜激心头起嫁题。题目就是东海颂,东海纵横公路通,疏港大道长又宽,跨海大桥似巨龙……

和老腔相比,内容向上,节奏明快,唱起来甚至有几分豪气。据了解,作为开发区的参赛选手,他将在第二届紫荆花曲艺大赛上表演这首东海嫁的新腔作品。

“东海嫁的唱腔以悲为主,但是这种调子与抒发喜庆的内容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相矛盾,也不受年轻人欢迎,必须要创新和能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庄开芳说。他希望能借鉴琼剧与闽南剧,对东海嫁的腔调进行改革创新,“现在还处于挖掘期,路还远。”

湛江市民协主席叶文健表示,创新改革是东海嫁传承发展的焦点。创新要融入时代,符合现代的审美;对单一的曲调进行改革,让曲调丰富多彩,适合各种内容的需要,能表达喜、乐、悲、忧愁、静思、平静等情感;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作词、作曲、乐队、嫁手等;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提升艺术性。

“东海嫁改革还没进入正轨,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要两条腿走路,一边是老调继续唱,一边进行新腔的尝试和改革创新。创新要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曲调音乐韵味上要保留原来的味道,内容随着现代审美情趣和要求丰富和变化,一句话,老瓶装新酒,万变不离其宗,底蕴仍在。希望东海嫁越唱越响。”叶文健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开云(中国)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钢力量”
  • 雷州工业“组合拳”真劲!
  • 徐闻海上风电300兆瓦增容项目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区举办“我心目中的红树林”青少年绘画作品展览
  • 广前研学基地正式开园 湛江日报社大型军旅夏令营火热招募
  • 震撼!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